欧洲经济低碳转型面临大考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报 2024年05月20日 版次:05

欧洲长期以来在应对全球变暖中扮演领跑者角色,为推动实现《巴黎协定》1.5摄氏度温控目标设定了相对完善的低碳转型政策框架和创新布局。这一转型究竟会给欧洲经济带来新负担,还是会为其提供新动能,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但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气温快速上升,欧洲经济低碳转型也将面临大考。

一方面,减排降碳会造成生产成本上升,对经济产生负面拖累作用;另一方面,新产生的工业部门会带来新的经济机遇。上述两方面作用,在消费、工业竞争力、供应链等具体经济问题上都有所体现。为了落实《欧洲气候法案》推动可持续转型,并且保持经济的繁荣和竞争力,欧洲必须找准重点,迅速行动。

研究表明,由于低碳转型限制使用了原本在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化石燃料,因此转型代价高昂。加之低碳投资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原本高碳产能的替代,因此拉动消费的作用不明显。在成本升高和拉动乏力两方面因素作用下,低碳转型势必导致短期内的需求下降。有经济学家测算显示,到2040年,德国经济因低碳转型导致的需求降幅将高达10%甚至以上,而且需求缩水将主要发生在经济条件较差的群体中,需要额外的再分配政策来维护社会公平。

以往,欧盟效仿美国经验,依靠排放权交易系统推动减排,希望市场力量发挥主要作用。但随着减碳规模和成本大幅上升,单纯依靠市场调节力量减碳已力不从心,加之“排放权”概念承受道义压力增加,欧盟近来更加重视通过政府补贴等干预手段,加大科技创新在减碳中的作用。能源电力部门在欧盟低碳转型中作用关键,计划在2039年实现零排放。为实现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欧盟将大力依靠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并配套升级建设输电设施和储能设备,希望通过科技手段解决未来发电需求和当前输电设施的不匹配问题。有研究指出,当前欧盟内针对特定低碳技术的补贴支持项目在数量上与日俱增,对于不同行业使用低碳技术的条件和限制也日益细致,“技术中立原则”已不复存在。

今年2月份,总部位于巴黎的气候经济研究所发布《欧洲气候投资亏空报告》指出,最新数据显示,欧盟27国的气候投资,即在风电、电动汽车等22个与应对气候变化高度相关领域的投资,在2022年增长9%达到4070亿欧元,但同期的投资需求高达8130亿欧元。上述数据表明,虽然“欧洲绿色协议”正在加速落地,但在能源、交通、建筑的现代化改造方面,投资仍需要翻倍才能达到欧盟的2030年气候变化目标。报告显示,欧盟在22个领域中,只有水电和储能电池投资在需求水平之上,其余20个领域全部面临投资缺口,其中风力发电设备产能仅达到需求量的17%。为了解决投资不足问题,需要合理分配公共和私人投资比例。受领域特定影响,有些需要各国政府投资,有些需要欧盟整体层面的投资,有些则可以依靠私人投资。要优化投资工具,加强以公共投资带动私人投资,以及提升欧盟整体投资对各国投资的支持作用。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专家提出,欧盟的工业竞争力不应该也不能放松。欧盟在执行“欧洲绿色协议”过程中,必须更加注重保持其工业在本国和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而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成本低廉且可及性强的低碳电力供给。(来源:《经济日报》)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