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国栋
新闻宣传是一个企业与外界交流的纽带,也是树立单位形象的重要平台。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回想在通讯员岗位走过的5个春秋,从基层钳工到通讯员、再到优秀通讯员,我的环境与思维也在变化,收获的感悟越来越多。
赞美是原动力。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我第一次爱上作文是在小学三年级。我清楚记得老师在讲台上把我的文章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那种惴惴不安又偷偷窃喜的感觉至今难忘。后来,理工科的我逐渐与写作分道扬镳,直到成为车间通讯员后,当我小心翼翼拿着写好的一篇100字左右的图片新闻请教车间通讯报道“大拿”杨姐的时候,内心极其忐忑。“你写得不错嘛,早该写了。”杨姐笑着边说边改。当拿到修改了近一半内容的稿子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多向前辈学习,不能辜负前辈的鼓励信任。写作是一项枯燥的事业,每当累了的时候,我想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同事的赞扬期许,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共情是行动指向。作为一名曾经的维修钳工,我亲眼看到过工友身上的油泥、烈日下豆大的汗珠、严寒中通红的手指、风雨中挺直的脊梁,我能亲身感受到他们修好设备的喜悦和解决故障的艰辛。他们坚忍不拔、默默奋斗的精神激励着我、感染着我,而我能为他们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他们工作的点滴,他们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了艰苦奋斗、默默奉献、迎难而上的无数国能人。在这一过程中,我认识到,只有用心观察,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新闻素材;只有用情感悟,才能感受到别人感受不到的真情实意……如此这般,才能写出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当好新时代的通讯员。
行动是最有力的宣言、落实是最有效的担当,在国家能源集团日益腾飞之时,我要努力练好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充分发挥新闻宣传优势,以生动的笔触书写身边事、身边人,宣传工匠精神、奉献精神,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全面展现新时代煤矿工人的风采。
(作者单位:准能集团哈尔乌素设备维修中心工程机械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