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特约记者 简金芝)4月底5月初,各大上市公司纷纷公布一季度经营业绩。中国神华作为集团公司A+H股旗舰上市公司,凭借一体化产业竞争优势,主要生产经营指标稳中有进,再度成为投资者热议的焦点和备受青睐的绩优股。这也是该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骅港重要讲话精神、融入并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积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交出的最新答卷。
一年来,中国神华将建设现代化能源体系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深度融合,借助一体化产业优势,积极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力保障了区域能源安全稳定供应。通过自有煤炭运输通道,源源不断地将内蒙古、陕北区域优质煤炭输送至京津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保障民生所需。产权所属沧东电厂、定州电厂和京燃热电则持续提供稳定清洁电力,圆满完成全国两会等重大会议以及迎峰度夏、冬季供暖等保供任务。加大集团对京津冀能源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持续助力区域能源结构优化转型,为京津冀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神华聚焦主责主业,全面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发展质量,一体化产业链的韧性进一步增强。立足长远,加大煤炭资源获取与衔接力度,新街一井、二井采矿权许可证获批,将新增产能1600万吨/年。电力产业新增大容量高参数优质装机,广东清远、湖南岳阳4台100万千瓦机组相继投入商业运营,广西北海二期2台100万千瓦项目顺利开工。能源运输大通道继续向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迈进,神朔铁路扩能、黄万铁路电气化改造有序推进,黄骅港7万吨级船舶双向通航成功,非煤运输和反向运输业务持续开拓,“路港航”一体化双向重载多式联运贯通。煤化工项目加快升级改造,包头煤制烯烃升级示范项目开工,建成后将新增生产能力75万吨/年,进一步助力煤基新材料产业的发展。
在巩固既有优势的同时,中国神华主动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新产业,着力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特别是依托煤电运化产业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及上市公司投资平台作用,在多渠道、多形式发展新能源方面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一方面,探索发挥上市公司绿色低碳金融支撑作用,参与设立北京国能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和北京国能绿色低碳发展投资基金,完成光伏、风电、氢能装备制造等37个新能源项目的并购投资。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露天矿排土场、复垦区、铁路沿线闲置用地等土地资源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胜利能源露天排土场15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以及宝日希勒露天矿、郭家湾电厂等分布式光伏项目均已实现并网发电。截至2023年底,中国神华已规划、在建、投运新能源项目约361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