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宝盆”变“聚宝盆”

——浙江公司宁海电厂绘就绿色低碳发展新画卷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报 2024年05月22日 通讯员:董廷廷 版次:03

■ 本报通讯员 董廷廷

微风轻拂,芦苇婆娑起舞,一群水鸟轻盈飞向天空,光伏板旁的健身步道,三两同行、悠然自得,板下片片绿色蔬菜,竞相生长,成了职工餐桌上的新菜品。这里是浙江公司宁海电厂南湖生态园,曾经的闲置荒地,如今摇身一变,变成板上发电产能、板下农业养殖,成了职工群众争先打卡的“网红地”。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在浙江的主力发电企业,宁海电厂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建成集地面光伏、渔光互补、农光互补以及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能源示范基地。该基地投产以来,发出绿电12943万千瓦时,先后获评浙江省电力行业科普教育基地,宁波市生态环境治理十佳企业、环保三年免检企业、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每年接待业内外各界参观人员2000余名。

目光聚焦到电厂码头,一场场绿色革命正在悄然上演。

“这台就是我们的桥式抓斗卸船机环保改造设施,能将卸煤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降低至0.654毫克/立方米,远远低于国家环保标准。”燃料运维部副主任邓建国滔滔不绝地介绍。他所说的就是浙江省首台抑尘式卸船机,为避免卸煤过程出现撒漏煤和扬尘现象,该厂成立卸船机环保治理专业小组,以3号卸船机作为试点进行改造。投运后,现场抑尘率达到90%以上,干雾抑尘系统正常工作时用水量仅为普通水喷淋抑尘设备的10%,大大减少了煤中水分的增加和水资源的浪费。

值得炫耀的远不止于此。在卸煤码头2号泊位,“神华522”煤船停靠,随着电缆接入左舷岸电箱后成功合闸,靠岸船舶开始受电。这就是电厂码头船用岸电技术,每年能减少靠港船舶排放二氧化碳1320吨和其他污染物8.8吨,消除船上柴油发电机高达80分贝的噪声污染,持续为靠港船舶提供绿色动力,实现船舶靠港作业零噪音、零污染、零排放,让绿色港口、绿色码头成为靓丽窗口。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宁海电厂从不含糊。一期工程投入近20亿元资金,引入高效除尘、湿法脱硫、SCR法脱硝等先进环保措施;二期工程百万机组塔式锅炉采用等离子点火技术及主厂房、输煤系统等六大优化,让废水、废气、噪音等得到有效治理和循环利用,呈现出环境优美、花草葱茏的花园式电厂。

发电产生的固废弃物如何处置?宁海电厂将“绿宝盆”变成“聚宝盆”。

生产过程中产生炉渣、粉煤灰、石膏等一般固废品,经过科学高效处理后,将一般固废品全部作为发电副产品销售,单位电量固废产生量实现了零增长或负增长,安全处理率、利用率达100%,实现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置。2023年,该厂副产品销售额达1.4亿元,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2024年,为了让厂区底色更绿、发展底气更足,该厂巩固提升“七联供”发展成果,深化固弃物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逐步创建自有固废物品牌。凭借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废水零排放、固废资源化利用,该厂荣获浙江省“绿色企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宁波市“无废工厂”荣誉称号。

距离百万机组实现氮氧化物排放物零超标已经过去6年了。没花一分钱,没更换一台设备,没给机组运行留下一点隐患,每次启机增加环保电价收入3万元。对于这一次的成功,中央企业劳动模范、运行部锅炉专工洪辉感触颇深:“我们电厂地处浙江东部沿海区域,是国家节能减排、大气污染物治理的重点地区,随着行业技术不断发展,国家节能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格,要适应激烈的电力市场竞争,只能求变。”经历一次次失败,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当时每逢机组启动,洪辉都全程参与,不仅仔细观察锅炉上水温度、小风门开度、风烟温度等参数,也会及时纠正运行人员的不当操作。至此,对百万机组的全生产过程脱硝研究才算暂时告一段落。

“十四五”期间,该厂积极响应“三改联动”要求,坚持统筹联动,分类施策,率先完成5号百万机组的“三改联动”,增容55兆瓦,铭牌工况降低供电煤耗8.6克标准煤/千瓦时,成功入选集团公司和中电联燃煤机组“三改联动”典型案例。如今,另一台百万机组也已经完成增容改造工作。

与此同时,该厂把打造美丽电厂的触角延伸到非生产区域。绿色出行、光盘行动、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的好习惯在这里蔚然成风,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惠及到更多职工群众。

俯瞰全厂,绿意盎然。该厂发挥滨海优势,因地制宜打造绿色生态林,投资5400万元进行绿化美化提升工程,种植香樟、桂树、茶树、榉树、樱花等树种1.2万棵,绿化面积占厂区总面积的33%,绿水青山的颜值不断呈现新变化。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