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宏宝
最近,我因工作原因在北京,五一假期到来前,妻子领着儿子来北京探望我,我将故宫当作带他们游玩北京的第一站。
故宫的历史韵味很让人向往,故宫宏伟的宫殿建筑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因此,能去切身感受与古代文明的对话,实属是一种心灵的升华。此时坐在车上的我,思绪已经飞到了“紫禁城”。
当我们到达故宫,跃然入目的是那高大的红墙,转目而视,左右各两个雁翅楼环抱,气势威严庄重。
检票时我特意走的中门,因为在书上看到皇宫所有正门都镶嵌着81枚门钉,进门时下意识数了下数量,横九竖九,封建王朝处处彰显着等级秩序,但是偌大的皇宫唯东华门的门钉是八纵九横,对此也是说法不一。走过金水桥迎面便是太和门了,这是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这里挤满了打卡拍照的游客,也只有向上看去才能看不到人头攒动,映入眼中的是太和殿的屋脊,左右各一个螭吻,殿顶四周各有十只神兽(回来查了资料才知道这些神兽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还有领头的骑凤仙人,它们带着古人的神思寄托共同守卫着“紫禁城”。太和殿的汉白玉台基非常的高,显得宏伟壮观,站在上面真的会有睥睨天下的气势,然而作为封建王朝中最宏大的木结构建筑,建筑规模却不是第一,而是隔壁的太庙前殿。
围绕太和殿转了一圈,我由衷赞叹起皇家工匠们巧夺天工的技艺,榫卯结构的建筑、厚重的琉璃瓦、精雕细琢的石刻、历久弥新的油漆、美轮美奂的彩画,无一不彰显着“紫禁城”昔日的辉煌,较为遗憾的是无法亲自数一数那13844条龙。移步换景,后面就是较为低矮的中和殿,这里是清朝皇帝的“静思室”。来到了保和殿,这是举行殿试的地方,多少古代学子终身为之努力要到达的地方。
从保和殿出来,我偶遇一位老大爷,交谈中,我听出了大爷的河南口音,得知大爷是洛阳人。一说到洛阳,大爷满脸自豪之情,绘声绘色地向我介绍了许多当地的景点。一口气听完大爷的讲述,我惊讶地张大了嘴,这位大爷对自己家乡的景点历史能如此细数家珍式地娓娓道来,这绝对是认真地去了解学习过,反观自己对家乡的文化历史知之甚少,和外人道述的时候总是有些匮乏,十分惭愧。
最后,我们一家三口被人流簇拥着结束了故宫的文化之旅,希望下次可以在洛阳与那位老大爷再次相遇。(作者单位:平庄煤业白音华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