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丁曦川
“没驻外的时候没有这种感想,常年在外工作后发现,最让人留恋的家乡味道不是某一种特定的吃食或习俗,而是家乡所有的东西,一切都让人想念。”龙源南非公司副总经理盛斌这样说道。今年中秋,将是盛斌在海外度过的第7个中秋节。7年间,盛斌见证了国家能源集团与南非在能源、投资、技术、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等方面共谋发展、合作共赢的深厚友谊。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南非公司承建并运营德阿风电项目,这是中国国有发电企业在非洲首个集投资、建设、运营为一体的风电项目。德阿风电项目的建设运营有效缓解了南非电力供应短缺局面、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当地建设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成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典型代表,被誉为金砖国家能源合作典范。
素有“彩虹之国”美誉的南非,自然风光旖旎,是全球旅游胜地。然而,因为电力工业长期投资不足,自2008年以来,南非一直面临严重的电力短缺。2013年,德阿风电项目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落地。
从2015年进行可行性研究到2017年建成发电,德阿风电项目团队坚守岗位,克服重重困难。当时团队初到南非,备战风电项目招投标工作。由于人手少,任务重,再加上与国内时差的原因,他们白天忙着与合作伙伴及相关机构沟通洽谈、准备投标材料,晚上要向国内总部领导汇报工作、查收处理邮件,常常是夜以继日,加班加点,忙起来水都顾不上喝。南非合作伙伴和当地员工据此给他们取了“骆驼人”这个颇具南非风情的名字。
在德阿风电场有许多青年身影,他们不辞辛苦、远渡重洋,青春之花在“一带一路”上绚烂绽放。其中,曾获得“央企楷模”荣誉的盛斌,而立之年,辞别家乡,带着青春的梦想在南非“磨枪”。作为技术能手,在攻克项目技术难题时,盛斌总是冲锋在前。一天夜里,自动报警终端一直发送设备异常信息,当时正值凌晨,因为担心设备状况,盛斌立刻带上夜间巡视设备赶往故障机位。消除故障后回来时,已是朝阳冉冉。每每遇到设备出现临时故障,当地员工无法解决,生产厂家短期内无法到达现场,盛斌总会守在设备旁查阅图纸、耐心排查,直到成功解决问题。
负责项目建设施工的李纪新,在德阿风电项目首台风机进行机位浇筑时坚守施工现场进行专业指导,曾创造了连续工作25个小时的纪录。
众力并则万钧举,人心齐则泰山移。经过近800个日夜的紧张忙碌,德阿风电项目提前并网转商,并提前投入商业运行,为公司赢得两千多万兰特(约合1300万元人民币)的提前发电电费收益,创造了南非已投产风电项目建设的最快纪录。
“奇迹!这真是个奇迹!”每每提到项目建设,合作伙伴穆利洛公司总经理约翰尼·科勒姆依然频频赞叹,“在南非,新能源项目如期建成几乎没有可能。德阿项目能够如期甚至提前建成并网,这要归功于我们的中国伙伴——德阿风电项目团队,他们具有惊人的解决问题和克服挑战的能力。”
如今,德阿风电项目已投产近7年。项目始终坚持惠及当地的原则,除主机等主要设备以外,大范围采购当地设备,使用当地设计和施工企业,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项目解决了南非用电燃眉之急,已为当地提供700余个就业机会,进入运营期仍每年提供100个长期工作岗位。
惠民是初心,利民是追求。德阿风电项目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项目是南非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在国际碳汇市场注册并交易的碳减排项目。投产后,每年为当地稳定供应清洁电力约7.6亿千瓦时,可满足30万户居民用电需求,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1.5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近62万吨。截至目前,项目经国际组织核证产生453万吨减排量,真正实现生态与环境双赢。正如南非资深外交官格特·格勒布勒所言:“中国企业投建的这个新能源项目正在改变南非的能源结构,符合南非降低对火电依赖、开发清洁能源的国家规划,为推动非洲的绿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千年寄意千秋笑,一带牵情一路歌。在“一带一路”的牵引下,项目团队踏过千年的风沙,飞越浩瀚的印度洋,怀揣着“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愿景,在南非这片广袤的土地留下了铿锵的足印,那一座座风机是德阿风电项目团队留给这片美丽无垠土地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