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 强
小时候,我家住在原铁道部下属基建单位大院的平房里。那时,一家至少两个孩子,顽皮得很,除了吃饭就没有在家的时候,成天疯跑在外面。虽然如此,半大小子们也没有什么出格的事,最多是玩累了偷跑到隔壁菜园摘根黄瓜啃或者鸡窝里摸个鸡蛋喝。
记得最搞笑的就是小时候和哥哥玩“打老蒋”的游戏。我装扮成游击队情报员,被哥哥带领的一小队“白匪”抓住。他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挖了很深的一个大坑,把我放在坑里,这帮“白匪”就往坑里填土。要不是大人们及时救场把我从土堆里扒出来,估计就真被活埋了。当然,哥哥也少不了被一顿“严刑拷打”,妈妈手里的皮带打在他身上,哥哥却一声不吭,似乎是看小人书受到的英雄主义教育此时起了作用。气得妈妈让他脱掉裤子,皮带再抽下去,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可隔天,还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那时,小朋友都喜欢战争题材的小人书,特别崇拜英勇不屈、大义凛然的英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时,头上系一块白色毛巾,袖子上绑一绺红绸子,手里拿着木棍,家境好的孩子腰里别把木质驳壳枪。爸爸会手艺的孩子最牛气,手里拿着铁丝、胶皮筋做成的手枪,不时抽出一根火柴架在卡扣里,一扣扳机,清脆悠长的“啪啪”声,不知道羡慕死多少小伙伴。人多的时候一般分成两支队伍,野外荒甸子里东躲西藏,要么上树,要么上土围堰;不是把自己藏在荒草下,就是匍匐在河边的沙地上。不知道啥时候,年纪较大的孩子王一声令下:“同志们,给我冲啊!”小伙伴们就一窝蜂地从四面八方冲出来,弄得飞鸟惊、鸡狗跳。
记得有一回,打完冲锋胜利会师后,都各回各家吃晚饭了,邻居阿姨到我家找她孩子,“小强,看到小军了吗?”我和哥哥面面相觑,哥哥说:“刚才小军被安排一个人在荒地南侧的围墙里打埋伏,没有命令不能动。他是不是没有听到冲锋的命令啊?”大人们一听,赶忙往荒地围墙跑。后来才知道,小军听从命令坚守阵地,天都黑了,没有接到命令也没有回家。大人找到他让他回家吃饭,小军却说:“司令员还没有下达撤退命令呢!”他爸妈气得踢了他好几脚。因为这个事,小军成了两支队伍争抢的士兵,他还自豪得不得了。
这一出出一件件儿时的事,有的已经模糊不清,记不住当时的主人公是“谁家老大,还是谁家老嘎达”,现在大家都已经是知天命的人了。有幸和儿时玩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笑着笑着眼里都浸着泪花,缅怀已经不再的朋友,回忆逝去的青春和年华。
(作者单位:国电电力三河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