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控的“通关秘笈”

——记中央企业劳动模范、龙源电力蒙东公司技术中心经理于重阳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报 2025年01月06日 通讯员:云皓 版次:06

■ 本报通讯员 云 皓

“重阳,这个故障总是查不到源头,你帮着看看。”

“于经理,这个问题有些棘手,请远程指导一下。”

来自全国各地场站的求助电话络绎不绝,这是龙源电力蒙东公司技术中心经理于重阳的日常。这位大家眼中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其实是一名90后蒙古族青年,凭借着潜心钻研的韧劲,从初入职场的技术“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全国技术能手”“中央企业劳动模范”,他仅用了十年时间。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于重阳习惯性地开展全天的复盘工作,数据分析是否准确到位,故障点确定是否绕弯路,宣讲知识点是否有遗漏,时常想到什么就打开电脑整理,一直忙碌直至深夜,这个习惯他坚持了十年。

201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于重阳如愿投身到新能源发展的浪潮中,成为风电建设队伍的“新兵”。回忆起入职初期,他说:“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懂,面对一排排风电机组,不知该从哪儿入手。我只有一个想法,把风电机组研究明白。”

为尽快熟悉风电机组各类系统运行原理、检修工艺流程等相关知识,于重阳把工作现场当成学习课堂,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把每个故障当成游戏任务的“关口”,对照设备图纸、线上查资料、结合备件求证,反复钻研;“通关”后反复复盘,利用业余时间将风机图纸烂熟于心,在学中练习、在练习中加深记忆,持续为自己“充电蓄能”,致力于让自己成为专业的人,干好专业的事。

有一次,风电机组报了液压系统故障,于重阳一次又一次登塔,心里始终琢磨着要是有个全变量的数据录波软件就好了,于是他沉下心来研究主控ADS通信技术,查阅相关技术资料,自学C#编程语言,一次次设计尝试,一次次推翻重新开始。历经五个日夜的不眠不休,最终设计出了“ADS数据录波器”软件,拥有采集风电机组毫秒级数据的手段,提升故障解决效率近5倍,填补了风电行业的技术空白。

对于重阳来说,这次的创新成果也让他找到新的实践方向,那就是通过技术攻关解决实际问题,消除因设计先天不足造成的设备缺陷。以于重阳名字命名的创新创效工作室,聚焦生产瓶颈,围绕重点、难点、堵点开展技术攻关,加大研发力度,让开发周期短、提升效率高的工具软件更快应用于生产实际。目前,工作室累计完成科技创新34项、注册专利25例、软件著作2例,解决行业技术难题1500余例、创效金额达4690万元。

于重阳深刻地感受到,当前新能源发展已不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立足于数字化、精益化、专业化、科技化、智能化的产业大变革。随着新能源发展向“新能源制氢氨”“风光火储一体化”及“光伏治沙”等新型技术和模式探索,作为“技术控”,他在尝试自主制作小型储能系统实验,培养选拔青年人才参与到技术革新中,为迎接更多的未知挑战做好准备。

“我的愿望就是再培养出一个全国技能竞赛第一名。”作为国家能源集团首席师,他归集多年来的所学、所感和所悟,组建“菁英”团队。四年来,他培养出30名优秀学员,均成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并通过“师带徒”的方式,辐射至各场站班组,传承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从业10年来,于重阳始终注重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总结出四大品牌11种机型的风电设备检修创新思路方法,先后提出275项改善风电机组运行质量的措施及建议并组织实施,支援解决生产现场疑难故障千余例。他将自己掌握的风电知识进行梳理,开发制作多项教学课程,先后为行业内外多家公司的学员进行技术培训,并受邀参加“电力行业(风电)技能大师论坛”等行业论坛演讲授课,累计授课2600学时、3400人次以上。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