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水新能源公司——

高原上筑就青春水电梦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报 2025年01月13日 通讯员:陈会进 黄泇睿 版次:06

■ 本报通讯员 陈会进/文 黄泇睿/图

置身于四川省阿坝州川西北那片海拔3000多米的神奇土地上,耳边是机器的轰鸣声、工人们的呼喊声交织成的独特乐章,眼前是绰斯甲水电站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景象,热火朝天的建设画面令人心潮澎湃。极目远眺,绰斯甲水电站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连绵的高山峡谷之间,它不只是雄伟的建筑,更是承载梦想与热血的舞台。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眼前这群年轻的建设者们,正用实际行动将其生动诠释。他们就是由工程、安全等部门12位青年组成的“青春筑梦水电突击队”,这支荣获集团2024年“优秀青年建功岗”的队伍,平均年龄不过27岁,年轻的面庞上,洋溢着朝气与生机,让人不禁心生敬佩。

青春之火,点亮水电征程

绰斯甲水电站是四川省和国家能源集团的重点建设项目,地处壤塘县和金川县境内。作为绰斯甲河干流“一库四级”水电开发方案的第三级水电站,采用引水式开发,设计装机容量39.2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4.83亿千瓦时,建成后,每年能节约标准煤56.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14.78万吨,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自2020年项目开工,建设者们就面临一个又一个挑战。高海拔施工的艰难、复杂的地质条件,如同一座座大山横亘在前,但这群年轻人却毫不退缩。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因共同的理想汇聚于此,扎根在这片偏远山区,用行动践行为水电站建设奉献青春的誓言。2022年7月入职的青年突击队队员黄泇睿,一边擦着额头的汗水,一边感慨地说:“我们青年一代,满怀着对国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毅然投身水电事业。我们筑梦水电,不仅是为了点亮万家灯火,更是为了守护这片蓝天绿水。”他的话,仿佛带着一股无形的力量,在空气中久久回荡。

勇攀高峰,创新攻克难关

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困难如同顽石,随时都横在前进的道路上,但这群年轻人凭借着无畏的勇气和创新的智慧,一路披荆斩棘。他们不断学习实践,掌握先进的水电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水电站的顺利投产默默耕耘。特别是冬季施工期,他们采取“基坑+导流洞”的联合过流方式,让低温季节成了绰斯甲首部枢纽大坝基坑施工的关键时期;他们为了克服高原高寒气候的影响,想出了不少巧妙的办法,给作业面“搭棚子”,小心翼翼地给混凝土“盖被子”。

在材料堆放区,施工技术员刘巧林叮嘱:“砂的结块现象在低温季节很容易出现,每次拌合前砂仓都得安排专人专项排查。”在混凝土浇筑现场,项目负责人刘忠雨严格要求:“浇筑过程中各个节点温度一定要严格控制,老混凝土阴面温度最难保证,一定得大于3度。”

青年建功突击队队员牟永强看着这番忙碌的景象,热情地说:“我们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组织优势和青年人的活力,把青春的理想和追求融入水电站建设的每一个环节。”面对冬季的严寒、高原的缺氧等恶劣自然条件,他们发扬“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精神,适应复杂多变的工程环境和严苛的技术要求。

他们实施“安全培训+安全警示+应急演练+安全座谈”的“3+1”教育培训模式,构建指挥中心、项目部应急指挥部、生活营地应急值班室和班组应急指挥员四级应急预警网络,确保工程建设安全有序推进。

担当使命,奉献青春力量

在工程建设中,他们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从项目规划的最初构想,到设计方案的反复斟酌,再到施工过程的严格把控,直至未来运营的长远规划,每一步都严格遵循环保标准,力求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同步推进,让良好生态成为绰斯甲水电站的“标配”。

2024年汛期,绰斯甲河流域沿线国道泥石流灾害频发,灾害发生后,他们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争分夺秒地进行现场调度,积极与地方政府沟通,准确掌握灾情信息,毫不犹豫地投身到泥石流应急抢险工作中,在风雨中为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固防线。

与此同时,他们还积极投身当地公益事业、参与扶贫帮困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技能培训,用实际行动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获得集团优秀青年建功岗的荣誉,是对这支年轻团队过往努力的高度肯定。这份荣誉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付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青春的意义与价值,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

站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看着正在建设的水电站,绰斯甲水电站的年轻团队将继续秉承“实干、奉献、创新、争先”的企业精神,大力弘扬“海拔高、风格更高,目标更高、战斗力更强”的阿水精神,笃定践行“坚守、团结、争先、善成”的阿水文化,怀揣着扎根一线、奉献青春、岗位建功的热情和决心,为实现水电站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