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赵延玲
“锅炉吹灰蒸汽疏水管道出现泄漏隐患,需要抓紧处理。”1月4日,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河北公司邯郸电厂维护部的宁静。放下电话,有着36年焊接经验的贾占民立刻起身,喊上徒弟张振东,穿上厚重的防护装备,便匆匆向现场赶去。
十分钟后,师徒二人各就各位,只见高温蒸汽和水不断地从裂缝中喷涌而出,发出刺耳的呼啸声,视线受阻,温度极高。贾占民冲到前面,火速关闭阀门,精准锁定泄漏管段。
“每次焊接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我们必须做到全力以赴。”贾占民熟练地拿起焊枪,点燃电弧,承受蒸汽的炙烤和热水的飞溅,全神贯注地开始焊接操作。然而,实际操作远比想象中要困难得多,由于管道材质特殊,焊接需要极其精细,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焊接处再次出现裂缝。
“小张,你看,焊缝容易出现裂纹,起弧和收弧不够平稳,要控制电流和电压,手臂摆动幅度保持一致。”贾占民一边操作一边为身旁的徒弟张振东讲解。
机械轰鸣,焊花四溅。贾占民不断调整焊接角度、电流和送丝速度,同时向徒弟讲解预热温度、层间温度以及焊接后的热处理工艺,分析每一个焊接难点。
经过2个多小时努力,一道道完美的焊缝逐渐成形,他们成功完成了焊接修复任务。看着重新恢复正常运行的设备,师徒二人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贾师傅,您可真厉害,这次抢修让我们学到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要努力向您学习,沉着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张振东在一旁发出感慨。
“我从小就喜欢焊接,觉得焊花和焊口的结合特别奇妙,从1988年入厂就一直从事焊接工作,只要你踏实肯学,将来一定比师傅强。”
贾占民桌前一摞摞画满标注的笔记本是他成长的“法宝”。36年里,他从焊接姿势、电流电压调节学起,熟练掌握了平焊、立焊、横焊、仰焊等多种焊接技法,总结摸索出一套“贾式”焊接组合。面对不同材质、不同厚度的金属板材,他都能精准地找到最佳焊接方法,确保设备焊口合格率达100%。他先后完成锅炉二次风箱隔板焊补、引风机挡板执行器曲柄焊接加固、B磨煤机螺旋推进器支撑杆焊接等300余项焊接任务。
“只要手里有‘硬活儿’,心里就有底气。”贾占民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钢铁“裁缝”,用手中的焊枪在钢铁间“穿针引线”,书写着责任与担当,也激励更多的年轻焊工们在岗位上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