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敏
在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春节是最隆重、最有影响、时间跨度最长、最喜庆的重要节日,也是传统“家”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脑海中与年相关的童谣,记忆最深的当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童谣词中这些习俗都是老百姓代代相传的,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春安排好的“年味清单”。这些热闹喜庆、仪式感满满的年味儿,让人觉得日子暖心又有奔头。
过年,对主打“家”文化的服务公司来说,自然也绕不开这些为职工归属感、幸福感加码的“年味清单”。
年关至,后勤忙,食材满仓,灯火映红墙;炊火燃,笑语传,荤素搭配,佳肴暖心田。从筹备号角吹响那一刻起,朔黄人的年味儿便悠悠然地在这一方天地里氤氲开来。
年味儿在扫尘整理的迎新春年味中拉开帷幕。扫尘迎新岁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进入腊月,后勤人迅速切换至迎新模式,紧锣密鼓且有条不紊地开启这场全方位无死角的扫尘活动。她们微微弓着腰,挥动着手中的扫帚,旧岁里那些琐碎的烦恼被一扫而光;高压水枪喷出的水柱如同银色绸带,在台阶上翩翩起舞;擦得透亮的窗户倒映出湛蓝的天空,映照出新一年的希望蓝图……浓郁的年味儿就在这一扫一擦一拭间播撒开来。
年味儿在物资筹备的“丰盈味”中渐渐扩散。过年的物资储备那可是一项大活儿,数量多,种类丰富。物资人早早就做好冲刺年关的准备。生活小区及各沿线便利店、朔黄优品果蔬店纷纷换上红色主题的新年装扮,红红的中国结、春联、福桶,大大的“福”字向职工传递着过年的讯息。店内一排排整齐的货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年货。新鲜果蔬色彩斑斓,米面粮油堆积如山,新年饰品琳琅满目,坚果、零食、酒水等形形色色的精美礼盒占据“C”位。还有专为孩子们精心准备的花式糖果玩具,让人目不暇接。不仅种类完胜,而且促销方式也是既贴心又暖心,全套的打折、直降、满赠、抽奖、积分兑换等活动方案,从质、量、价上满足朔黄职工的年货需求。职工们或手推购物车,或手提购物篮,穿梭于货架之间,精心挑选着心仪的商品,脸上洋溢着对新春的期待与喜悦,浓浓的年味儿扑面而来。
年味儿在新春装扮的“喜庆味”中热情弥漫。同事们纷纷卷袖上阵,亲手为园区画上新春彩妆,挂灯笼、贴“福”字、吊拉花、摆年橘,处处张灯结彩,喜庆洋洋,忙得不亦乐乎。“左边低了,右边再高点;窗花再向上一点点……”春联上的金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对仗工整的词句写满了对新年的祝福与憧憬。夜幕降临,灯和园区实景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幅幅唯美的景观图。一盏盏灯笼寄托着吉祥喜庆,一副副春联浓缩着新年愿望,一句句祝福勾勒着美好未来,园区内处处洋溢着红红火火的喜庆年味。
年味儿在煎炒烹炸的“烟火味”中袅袅升腾。餐厅大厨们翻着花样地为职工准备舌尖上的年货。几口大锅同时开火,火苗舔着锅底,发出欢快的“噼啪”声,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新春欢呼雀跃。寓意着年年有余的红烧鱼、象征着生活富足的红烧肉、外酥里嫩软糯香甜的年糕,咬一口仿佛能品出时间的味道,干炸鲈鱼、酱卤牛肉、酱卤猪蹄、扣碗酥肉……醇厚的香气充斥鼻腔,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除了各种丰盛的菜肴,还有饺子、扣碗八宝饭、紫米馒头、南瓜馒头等地方特色,每一种都是家的味道。每年的年货大集是当之无愧的“名场面”,人挤着人,肩擦着肩,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那是年味最直观的展现。
年味儿在文娱活动的“欢乐味”中绚烂绽放。书法爱好者们挥毫泼墨、红福铺展,将新春的祝福倾注于一笔一划中,书写出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景;孩子们则以“年俗”为主题展开一场充满童趣的创作,画出了繁忙的市井生活;年味儿的重头戏当数朔黄人的专属春晚。职工们纷纷走上舞台,通过自导自演方式发挥着自己的创意,展示着自己的才艺。欢快的舞蹈、喜庆的乐曲、幽默诙谐的小品和相声讲述着身边人身边事,为大家奉上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节目。台下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欢乐的氛围如同绚烂的烟火,将朔黄人的年味儿推向高潮。
年味儿 在互道祝福的“温情味”中温暖沉淀。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们无须沟通,彼此心灵相印。从零点钟声敲响直至整个正月结束,天南海北的祝福声不绝于耳。“新的一年,诸事顺遂”“新年好,福气到”“新年快乐,健康平安”“新年好,祝小朋友们快乐成长”……这些看似平常的话语承载着最真挚的情感。在你来我往的祝福声中,往昔一年的疲惫、隔阂悄然消散,留下的唯有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许。“年味儿”也就此深深扎根,成为心底最难忘的那份暖意。
春节,是中国人基因中的情感凝结。它不仅是一种味道,更是一种情感寄托,一种文化传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新春。在这浓浓的年味儿中,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顺意,喜乐平安!
(作者单位:朔黄铁路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