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焦电 弦歌不辍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报 2025年02月17日 通讯员:原有刚 版次:04


■ 原有刚


2024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认定名单,焦作电厂成功入选,成为河南省第一家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的电力企业。

拍摄《国家能源集团国家级工业遗产志:百年焦电 薪火赓续》专题纪录片期间,笔者拜访了百岁高龄的焦作电厂原总工程师姚文成。在此,让我们透过一个个感人的历史瞬间,重温焦电人创业奋斗的激情岁月。



星星之火

耀怀川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加大对我国丰富资源的掠夺力度。1902年5月,英商福公司在焦作强购民地、打钻建矿。1905年,福公司为配合矿井生产用电,先后安装3台40千瓦直流发电机、3台125千瓦立式高速蒸汽发电机,并命名为“福公司焦作煤矿附设电厂”,这就是焦作电厂的前身。

在英帝国主义者统治下,焦作工人生活在“抬头不见天日、低头难寻出路”的人间地狱。焦作矿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下煤窑,下煤窑,累断筋骨压折腰。洋鬼子残暴没有头,包工头欺压穷骨头。身上披着碎麻头,病倒扔进坑里头,成群野狗啃骨头。”饱受压迫和剥削的焦作人民盼望着救星,盼望着新生。

1925年6月,“五卅”惨案发生后,党中央从上海派遣共产党员吴光荣、罗思危等同志到焦作开辟工作,领导工人运动。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共产党人的感召下,当时为英国人做饭、后任电厂副厂长的崔长永等200多名英方家庭雇员率先罢工,揭开了焦作煤矿、电厂工人反帝大罢工的序幕。

1925年7月9日凌晨3点,煤矿的汽笛长鸣起来,这是战斗的号角、罢工的信号。在党组织领导下,焦作煤矿和电厂工人开展了长达8个月的反帝爱国大罢工,终于迫使英方签订了工人罢工条款合同,这是当时时间最长、工人“零牺牲”、胜利最彻底的一次罢工,书写了中国工运史光辉灿烂的一页。

1937年12月,中共豫北工委负责人程明升在煤矿和电厂工人中发展一批党员,并成立电厂第一个党支部。焦电人怀揣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在地下党组织统一领导下,分别在英帝国主义掠夺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期、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组织开展工人罢工、消极怠工、护厂运动等革命行动。此间,崔长永和他的儿子崔清文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最为感人。

在焦作工人大罢工时,崔长永的儿子崔清文只有12岁,在父亲革命理想熏陶下,毅然走上革命道路。抗战爆发后,崔清文参加八路军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奉命回焦作从事分化瓦解敌伪军的工作。1945年6月,由于汉奸告密,崔清文身份暴露被捕。面对敌人“用煤油、辣椒水往鼻子里灌,口喷鲜血、昏死过去,冷水浇醒、再次打昏”的反复折磨,崔清文对党忠诚,不怕牺牲,始终没有背叛信仰,1945年8月11日英勇就义。

1946年10月,国民党反动军队向解放区发动进攻。焦作电厂和煤矿工人将两台发电机和7台锅炉,历时半年、辗转175公里安全转移到晋东南地区,建立起我党最早的红色火电厂——刘伯承电厂。作为军工配套发电厂,助力军工厂为淮海战役输送了200多万枚炮弹,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薪火相传

谱华章


无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焦作电厂在党组织坚强领导下,始终秉承“特别能战斗”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现年百岁的焦作电厂原总工程师姚文成,曾在英商福公司当学徒。当时,他省下饭钱,联合工友找焦作矿院毕业的大学生补课。虽然他只有高小文化程度,却凭着顽强的意志和执着的韧劲,自行设计更换汽轮机叶片、扩建喷水池,首次实现发电机满发运行。在20万千瓦机组扩建过程中,他直面反对声音,反复论证设计方案,争取到三期扩建机会,让焦作电厂成为华中四省最大火电厂。《李鹏回忆录》中这样评价道:“总工程师姚文成是一位老工人,自学成才,实际工作能力颇强。”

1955年,该厂原总工程师区嘉棠从广州来到这个当年在地图上查不出来的焦作,一待就是一辈子。那时的焦作,只有解放路有一段是水泥路,新华街、民主路等主干道都是灰砂路,喝的是矿井中沉淀后的黑水,就连玉米糊和小米稀饭也都是灰黑色的。6000千瓦、12000千瓦机组扩建时,由于缺乏大型机械吊装设备,20多吨重的锅炉部件全凭自行设计、精密计算,完成吊装任务。20万千瓦机组移交生产时,区嘉棠带领技术人员跑现场、查资料,比对参数、精细计算,成功解决了频繁爆管这一技术难题,全力开好“争气机”。他先后荣获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荣誉,是焦作电厂唯一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工程技术人员。

在焦作电厂,很多职工都是几代人在这里工作,王云峰一家就是其中之一。作为焦作电厂“第三代传人”的王云峰,追随前辈们的足迹,从一名班组技术员做起,以技术创新为己任,在摸爬滚打中成长为焦作工匠。2024年,先后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集团公司“最美奋斗者”、首批特级技师等称号。

像姚文成、区嘉棠、王云峰这样的党员技术骨干,焦作电厂还有许多许多。他们坚守岗位、冲锋在前,让红色党旗在生产现场高高飘扬,让胸前的党员徽章在岗位建功中熠熠生辉。





接续奋斗

逐荣光



“一五”“二五”期间,焦作电厂党委团结带领职工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热潮,通过调装、扩建等形式,安装了不同规格的机组。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焦作电厂首台20万千瓦机组于1977年5月破土动工,企业进入全面建设时期。1979年,第一台机组投产;1992年,焦作电厂成为装机总容量达124.8万千瓦的国家特大型企业、华中电网最大火力发电厂,最高年发电量占全省五分之一,有着“中原明珠”“煤城一枝花”的美誉。2008年11月,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上大压小”政策,全面启动新机项目前期工作。2015年,两台66万千瓦机组先后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正式投产运营。2019年,获评国家优质工程。

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焦作电厂党委精准判断、果断决策,提出“建设‘讲政治、负责任、有追求、能战斗、重底蕴’的具有百年焦电特色、受人尊敬的现代化清洁低碳综合能源企业”的发展愿景,明确“做精新厂、盘活老厂”总体思路,形成“三站在·两立足”党建品牌,被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评为新时代党建+企业文化示范单位。

2025年1月,焦作电厂从全国1650家电力企业中脱颖而出,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评为“2024年度电力行业党建品牌影响力企业典型”。自此,“三站在·两立足”党建工作模式成为百年焦电有特色、叫得响、立得住的自有党建品牌。

百年焦电走出了一条破茧成蝶的辉煌之路,实现了新厂利润创新高、老厂“造血”功能大提升、转型升级有突破、作风形象再升级的优异成绩。

焦作新厂继2023年大幅扭亏为盈之后,2024年利润同比翻番,创投产以来历史最高纪录;两台机组连续两年实现零非停、无出力受阻,2024年调峰辅助服务收益在全省63家统调电厂位列第三,相继获评集团公司2024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行动先进集体、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等称号。

焦作老厂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将工业遗产保护与红色文化传承有机结合,让百年老厂的历史底蕴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3年,焦作电厂先后入选《河南省省级工业遗产名单》《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10月,成功入选国家工业遗产。近年来,先后挂牌集团党校首批企业实训基地、集团火电产业技术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中电联仿真基地,技能认定完成“双备案”,培训收入同比增长55.5%,实现了从传统老厂向自身“造血”能力显著提升的华丽转身,成功树立起“具有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的百年老厂”新形象。

百年焦电,步履铿锵。红色基因深植于每一寸脉络,一路奋进、从未停歇。展望未来,焦电人将传承弘扬“特别能战斗”精神,携手并肩、接续奋斗,用汗水与智慧在时代长卷上挥毫泼墨,让焦电之名绽放出最为耀眼的光芒,成为发电行业的常青树,续写新的传奇。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