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要素的高效流动、精准适配与优化组合,是形成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前提。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先进生产要素为支撑,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生产要素,作为物质生产不可或缺的条件,涵盖劳动者、生产资料以及劳动对象等相关要素。生产要素的内涵范畴随着社会进步不断演变。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掘了煤炭、蒸汽、钢铁等要素潜力;第二次工业革命丰富了内燃机、化工、石油、电力等技术和资源的使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息化,推动生产活动向宇宙探索,发展了生物技术、原子能技术以及信息产业;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到来,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新材料等为代表的新科技释放出更为先进的生产要素。纵观不同历史阶段,尽管生产要素的内涵范畴有所变化,但并没有动摇“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判断,只是体现了不同生产要素在使用价值生产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变化。
从新型信息技术到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先进生产要素高技术含量的特征愈加突出,这些高技术含量的生产要素驱动生产方式、发展模式和企业形态发生根本性变革,极大地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新时代条件下,不仅需要劳动者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技能、跨领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而且要求更高的生产资料现代化水平和更多数字化、智能化生产工具。这些新型生产工具不仅解放了劳动者,而且极大拓展了生产空间,帮助劳动对象突破传统物质空间,延伸到深空、深海、虚拟网络等空间,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物质条件。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