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允彬
当IMAX银幕上的三昧真火点燃观众的热血,《哪吒之魔童闹海》以精美的画面和深刻的主题铸就了中国动画的新丰碑。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在这场视听盛宴中,我看到的不仅是炫目的特效与跌宕的剧情,更触摸到了与能源行业精神内核深度共鸣的脉搏——那是关于技术创新、责任担当与团队协作的时代启示录。
影片中哪吒以混天绫搅动东海的特效场景,背后是1900多个特效镜头、10000多个特效元素的匠心雕琢。这种“死磕到底”的创作态度,恰似我国新能源领域的技术攻关之路。从玉虚宫炼丹炉的隐喻到深海探秘的视觉奇观,正如导演饺子所言“宁缺毋滥,必须把最好的效果呈现给观众”。能源转型同样需要突破“卡脖子”技术的桎梏,当我们在光伏转换效率、碳捕捉技术上实现0.1%的突破,其意义不亚于电影中那帧让全球观众惊叹的“金莲绽放”。
哪吒与敖丙的冰火交融,折射出60余家制作公司“万龙甲”式的协作智慧。这让我想起西电东送特高压工程中,设计院、施工方、设备商的协同攻坚。就像电影中太乙真人与申公豹放下成见共抗强敌,在能源保供战场上,火电与新能源的互补共生,正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正如饺子团队用五年沉淀打磨精品,我们也在千万次试验中铸就世界首台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用集体的智慧编织能源安全的铠甲。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恰如能源人“点亮万家灯火”的庄严承诺。这种传承千年的家国情怀,在保供攻坚战中化作巡检机器人24小时的红外监测,化作戈壁滩上追光逐日的光伏矩阵。
站在票房突破117亿的节点回望,《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不仅是文化自信的彰显,更为能源人提供了精神镜像。当哪吒脚踏风火轮划破长空,我们看见的是能源革命浪潮中永不言弃的身影;当万龙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们读懂的是中国制造凝聚的集体智慧。这场跨越银幕的精神对话,终将化作推动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因为每个能源人心底都燃烧着同样的信念,若天地需要光明,便以热血熔铸新的太阳。
(作者单位:广西永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