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0.1%”较劲的煤泥“分选师”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报 2025年07月07日 通讯员:张圆 版次:03

■ 本报通讯员 张 圆

走两万步,看三百台设备,听一千次机械响动。神东煤炭洗选中心哈拉沟选煤厂工艺技术员王国良每天穿梭于纵横交错的洗选设备中。他总说:“煤质提升不是喊出来的,是与煤泥中的每个‘0.1%’较劲得来的。”

哈拉沟选煤厂是“神优2”煤种的诞生地,每年约有690万吨优质原料煤从这里发出。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神优2”品牌煤,其灰分波动范围必须控制在8.5%以内。洗选加工5大主要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原料煤面临降档风险。而王国良的工作,就是在那些看不见的“0.1%”里,抠出提质增效的滚滚“乌金”。

每日查看商品煤数据,是王国良雷打不动的习惯。6月15日,选煤厂商品煤水分超标0.1%,王国良敏锐的职业嗅觉让他立刻警觉起来。在他眼里,这细微的超标背后,可能藏着洗选加工环节的大问题。他直奔生产现场,很快就发现弧形筛断断续续出现“跑水”现象。“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小题大做,其实千万不要小看那0.1%,也许就直接影响我们厂原料煤产量。”

为了拿到真实的数据,王国良在粗煤泥离心机旁一待就是半小时。每间隔5分钟采集一次煤样,一共采集5次做水分化验。煤泥的湿气夹杂着机器的热气,扑在他的脸上,汗水顺着下巴不断滴落,可他全然不顾,心里只想着一定要得到最准确的数据。根据数据情况,王国良立刻调整水力旋流器入料压力和开启的组数。他紧紧盯着弧形筛的排料,手指捻着煤泥反复搓揉,直到排料呈现稠糊糊状,才让他露出满意的神态。“煤泥脱水就像和面,稀了沾手稠了费劲,要找到那个刚刚好的稠乎乎状态。”

再次检测,水分下降1.2%,这个结果让他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思路也更加清晰。但常规手段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王国良和车间师傅们围坐在一起讨论着,最终他们把目光聚焦在弧形筛脱水工艺上。调整角度,加装弧形挡板,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王国良和工友们爬上爬下,测量、记录、调试。经过一周的跟踪检测,水分稳定在20.1%,煤泥发热量提高了70大卡。这小小的改变背后是他无数次的坚持和付出,也为商品煤质量的提升迈出坚实的一步。

“很多人就不理解我为啥与0.1%较劲呢,其实咱们商品煤发热量每提高1大卡,吨煤的净利润就提高1毛钱,10吨就是1块钱。公司全年外运商品煤近1.5亿吨,综合算下来,咱们煤质效益就能提高近千万元。”王国良说道。

6月份,哈拉沟选煤厂原料煤生产交出亮眼成绩单:计划产量46万吨,实际完成54.8万吨,商品煤发热量超计划46大卡,以超产8.8万吨的佳绩成为二季度单月产量完成最突出月份。

让每克煤释放最大热值,是每一位煤泥“分选师”对职业的追求。在这片涌动着滚滚“乌金”的土地上,正是无数个王国良式的“较劲”,让“神东煤”三个字成为能源保供最硬的底气。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