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超
一次精心筹备的出行,我与同伴前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当从地铁10号线6号出口迈出时,“上海,党的诞生地”几个醒目大字映入眼帘。它们在主题文化长廊上熠熠生辉,相较于平时在书本、新闻里看到的,此刻更具厚重感,仿佛每一笔划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
踏入兴业路,一大会址赫然出现在眼前。那青砖红瓦的老建筑静静伫立着,宛如一位沉默的见证者,默默注视着岁月的变迁,见证着那段永不磨灭的历史。当我推开那扇木门时,耳边仿佛响起了百年前的那场会议——一群风华正茂、怀揣理想的青年,围坐在长桌旁,热烈地讨论着、激昂地憧憬着,开启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伟大航程。
屋内的陈设简单质朴,却满是浓郁的时代感。一张长桌、几把椅子,看似平凡无奇,实则承载着那段激荡人心、改写历史的过往。随着参观队伍脚步缓缓前移,空气中弥漫着些许闷热,讲解员的声音平稳有力,一字一句地讲述着:“这座房子原本只是上海一处普通的居民建筑,然而,就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悄然拉开帷幕。”
走出一大会址,步入纪念馆,只见四名少先队员身姿挺拔、整齐地站成一排,庄重地举起右手,向党旗致以最崇高的敬礼。他们目光炯炯有神,清澈中透着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与深深崇敬。走进馆内,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和一面面斑驳的旗帜……这些历经岁月洗礼的物件,虽沉默不语,却像是轻声诉说着一个个动人心弦、可歌可泣的故事。
沿着馆内的展览厅慢慢前行,我的目光被一幅幅历史照片紧紧吸引,透过它们,仿佛能触摸到那段历史的温度,感受到一种源自心底、蓬勃向上的力量。会场模型、珍贵的历史文件、一代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展示,无一不让人深受触动,眼眶泛红。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1921年,南湖上那艘红船内,一大代表们围坐在一起,他们眼神坚定、满怀信心,热烈地筹划着中国的未来,为了心中的理想与信念,无畏无惧。在一幅历史照片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专注地凝视着,他的眼神中满是思索,似乎陷入了对那段历史深深的追忆之中。再往前走,一幅高3米、宽7米的巨幅油画《星火》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大家纷纷驻足拍照留念。
走到卡片墙边,密密麻麻地贴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寄语纸片。每一张纸片,都承载着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无尽敬意,更寄托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切期许。这些文字,跨越了地域与时空的界限,凝聚着一代代人的情感与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当我看到这幅卡片寄语时,内心深受触动,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话语,更是激励每一位中华儿女不断奋勇向前的强大动力。
乘坐扶手电梯时,熟悉的旋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悠然响起,那激昂的曲调再次点燃心中的热血。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岁月静好,这一切都是老一辈革命家们用生命与鲜血换来的。现在,我们肩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应传承革命精神,立足岗位、履职尽责、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单位:平庄煤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