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记者 陆 烨
盛夏时节,钱江潮涌。之江大地,再添能源新坐标。7月6日,北仑电厂8号百万千瓦清洁煤电机组建成投产,正向着第三次成为国内最大火电厂目标发起冲刺。7月7日,安吉电厂第二台机组本体设备成功就位,标志着国内单机容量最大、效率最高的燃机全面进入安装阶段。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这声音犹如钱江潮般,千里波涛滚滚来,穿越山海,在浙江大地激荡起国能人干事创业的磅礴力量。从浙东海岸到浙西山麓,从生产运行繁忙现场到重大基建项目攻坚前线,浙江公司两千余名干部职工正以满腔豪情,战高温、斗酷暑,在打造世界一流领先标杆企业的征途上砥砺前行。
实干争先汇聚不断前行力量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启航地、改革开放先行地、“两山”理念发源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萌发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到浙江。“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浙江发展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根本遵循、注入强大动力。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浙江奋力拼搏,闯关探路、勇往直前。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布局长三角区域的重要能源企业,浙江公司坚定践行“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始终锚定世界一流领先标杆企业目标,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浙江窗口”。
“推动煤电功能定位转变,是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任务,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能源保障基础的关键举措。”浙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许琦说。
思路决定出路,实干决定成果。针对以煤电为主的企业基本盘,浙江公司确立“一体两翼三提升”发展战略,提出做优做强火电主体,做大新能源和综合能源两翼,不断提升本部管理效能、提升基层企业治理效能、提升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
“今天7时,中淼58号煤船已从黄骅港离泊,前往宁海电厂,本周共有13艘煤船抵达北仑、宁海、舟山3家电厂……”7月17日,浙江公司计划与营销管理部调度主管俞越林,通过一体化生产运营管控平台,与基层电厂调度员交流着。随着气温节节攀升,浙江公司现有的14台煤电机组火力全开,单日发电量屡创新高。为做强能源保供,做优价值创造,浙江公司首创“计划营销+调度”一体化运营新模式。近年来,参照集团“基石”系统,整合了电力、燃料、综合能源、新能源等生产运营数据资源,通过精细化、可视化、协同化管理,使一体化运营由物理上的“硬连接”向管理上的“软连接”转变,有效提升核心竞争力。
截至7月9日,浙江公司今年累计完成发电量达30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在迎峰度夏关键时期,坚决扛起能源保供的责任担当。“一体化管控,实现了集团内上下游之间的产业协同,与集团江苏公司等企业的区域协同,及所属电厂间的调运协同,为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俞越林话语间充满自信。
“实干争先”既是浙江公司干部职工争创“世界一流”的精神旗帜,也是引领企业勇毅前行的行动指南。
针对今年浙江下调电价带来的经营压力,浙江公司坚决贯彻集团党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百日会战”,向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接续奋进。
深挖电力、供热、燃料、废弃物、资金五个市场,以控降成本为抓手,层层压实责任,细化管理颗粒度。基层单位按月分解攻坚指标、按周分析市场动态、按日核算利润数据,有效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截至7月9日,煤电机组今年累计发电利用小时数突破2800小时,区域对标排名第一,发电市场占有率达105.4%。
秉承“创新是企业的责任”理念,构建“1+3+N”科技创新体系,内外协同加强联合创新攻关。宁海电厂建成国内首个煤电万吨级低压吸附碳捕集工程;舟山电厂国产BIM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虚拟电厂技术入选集团十大科技项目;北仑电厂创新实施12级回热、烟气余热高效利用、新一代脱硫除尘一体化等10余项技术,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实现低碳、高效、灵活、协同。
2024年,浙江公司3项成果获全国电力行业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年内申报专利44项,授权发明专利6项,创历史最好水平。
实干担当打造煤机提质新标杆
当第一缕阳光跃出海平面,浙江公司宁海电厂,如一颗明珠闪耀东海岸。
19年前,宁海电厂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时,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前来调研并发来贺信:“希望电厂再接再厉,勇于进取,努力把二期工程建设成为示范工程,为浙江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如今的宁海电厂早已建成一座安全、环保、智能、和谐的现代化电厂。近两年,更是逐绿而行,率先启动综合能源“七联供”新模式,并积极探索燃煤烟气变压吸附法碳捕集的新路子。
锚定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浙江公司加快实施舟山电厂三期、北仑电厂一期节能改造等项目,推动煤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更好发挥兜底保障和支撑调节作用,以新一代煤电发展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6月5日,舟山电厂三期项目2台66万千瓦机组,取得第三方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数据显示,机组发电煤耗249.57克/千瓦时、供电煤耗259.03克/千瓦时,较常规机组降低13%;汽轮机热耗6972.8千焦/千瓦时,创同类型机组新低。看着一个个亮丽的数据,舟山电厂副总经理陈喜龙忍不住泪湿眼眶。他说:“这是一份高分答卷,过程艰辛,结果完美。”
2020年,舟山电厂一期2台机组关停。二期2台30万千瓦等级的亚临界机组因容量小、经济性差,严重制约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建设三期项目,不仅是舟电人的‘续命工程’,更是希望工程!”陈喜龙说。
600多个日日夜夜,党员骨干把假期当成工期,把现场当成战场。他们流过汗也流过泪,却从未退缩半步。党员王旭东是锅炉专业工程师。为了按计划进度完成5号机组锅炉水压试验,他长期到厂家蹲守,协调设备生产、加工和制造。设备完成后,他亲自押车,一路风餐露宿。进入试验阶段,他一次次攀上百米高的锅炉房,连续72小时坚守阵地。
全国劳模李斌是舟山电厂锅炉班长。面对5号机组高温过热器340号管子出现超温险情,他整整一夜蹲守现场,反复琢磨,最终创新采取锅炉过热器集箱内异物快速取出法,确保了设备安全。他扎根一线32年,先后完成“停运机组煤仓快速清空”“提升锅炉捞渣机链条使用率”“提升机组快速响应负荷变化能力”等13项技术革新,累计为企业增效超5000万元。
通过李斌、王旭东等广大国能人拼搏奋斗、勇争一流,舟山电厂走出了煤电机组源端降碳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在智慧化运行方式下,实现宽负荷深度调峰至20%,负荷调节速率达每分钟2%以上。因地制宜采用海水脱硫技术,脱硫效率达到99.8%。
东海之滨,鏖战正酣。7月18日,北仑电厂8号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正式投产。“8号机组投产后,年发电量可增120亿千瓦时,9号机组投产后,北仑电厂将以734万千瓦装机,第三次成为国内最大火电厂。”该厂党委书记、董事长丁连生自豪地说。在新机组建设过程中,该厂锚定“全面领先、全面示范”目标,率先开展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低碳高效灵活协同关键技术研究,有效提升机组整体能效。
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谱系化发展,浙江公司有序推动存量煤机低碳化改造,成立亚临界机组灵活提效改造、转动设备能耗治理等四个工作组,对北仑电厂、宁海电厂等老机组,实施13个“三改联动”项目,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两年多来,浙江公司新建煤机4台,总装机332万千瓦,5台煤机完成改造后,增容22.5万千瓦。在运14台煤机全部具有供热能力,供热水平提升39%。
实干奉献绘就绿色转型新画卷
晨光熹微,浙西南大柘镇的山丘之上,灰蓝色的光伏板沿着山坡走势起伏连绵。象山港畔,宁海电厂以“供电、供蒸汽、供压缩空气”等“多联供”模式,让工业固废变为“绿色财富”。而在安吉龙口村,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此起彼伏,集团首台9H级燃机项目建设紧锣密鼓,一条“‘两山’明珠,绿色典范”横幅在阳光下格外耀眼。
6月13日,随着清脆哨声划破长空,长12米、重438吨的安吉电厂首台燃机本体稳稳就位,掌声、欢笑声响彻云霄。谁能想到,如今红红火火的施工现场,就在几年前还是一片沉寂。
成立之初,浙江公司有两家关停了20余年的老厂。对标“世界一流”,管理层坚持以“有解思维”破解转型困局,力争实现“弯道超车”。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21年5月,获悉浙江省增发气电项目后,浙江公司连夜召开会议,谋划利用老厂旧址,在安吉建两台9H级燃机。为提升项目竞争优势,筹备组挂图作战,倒排进度。“等太久了,大家只有一个念头:把项目建起来!”时任筹备组副组长的李志刚说。仅用了15个月,安吉电厂建设两台9H级燃机项目获浙江省赋码,5个月后获浙江省核准。
奋斗的日子总是闪闪发光。进入基建期,已是安吉电厂副总经理的李志刚步履不停。他带领团队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创新“桩基+五通一平+主标段同步推进”模式,实现了1个月从破土到高标准开工、4个月完成主厂房零延误“出零米”的基建新纪录。面对美国公司燃机主机供货滞后难题,他四处奔波协调,打通关键堵点,最终实现了燃机主机提前3个月到厂。今年7月,李志刚获评集团“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先进个人。
目光投向温州东屿电厂。近百个磷酸铁锂电池舱整齐排列,流动的电能让这片土地充满生机。空中,巡检无人机如银燕般轻盈穿梭,精准监控着每一个电池舱的运行状态。
这里曾是关停了23年的梅屿电厂旧址,浙江公司创新实践,建成“储能电站+虚拟电厂”的新范式,形成“源网荷储”协同互动的新型电力。今年5月,虚拟电厂成功接入浙江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助力迎峰度夏电力供给。“截至6月,储能电站为电网提供‘削峰填谷’服务1.3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3.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9.62万吨。”看着集控室跃动的电力数据,该厂副厂长章硕感慨万千。
钱江潮涌,奔腾入海;之江大地,欣欣向荣。身处浙江大地,浙江公司以实干争先、勇立潮头的奋斗姿态,促老厂蝶变焕新,抓煤机提档升级,拓新能源和综合能源“两翼齐飞”,全面推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贡献国能浙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