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环集团:核电DCS的基因密码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报 2025年07月21日 通讯员:桑明 王艺 版次:03

■ 本报通讯员 桑 明 王 艺

2020年仲夏,北京延庆试验室的地震试验台上,最后一项核级抗震数据定格在屏幕——0.3克加速度极限工况下,65种控制设备响应如常。汗已湿透工装的核电仪控事业部党员突击队队员张福民、刘磊站在机柜旁,身后是散落成山的试验记录:110个昼夜、7200工时、万余次测试,终于为“华龙一号”铸就神经中枢的通行证。

四年后的漳州核电基地,现场经理李元培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仿佛在与时间进行一场无声的较量。2024年11月28日凌晨,屏幕亮起1号机组并网成功的信号,右下角的时钟显示,这已经是他连续工作的第18个小时。

这一个个奋斗的印记,正是国能智深核电仪控事业部摘得国家能源集团“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岗位建功先进集体的基因密码。从28个月创造行业最短供货周期,到367份质保文件筑起安全长城;从党员突击队红旗插在鉴定试验一线,到自主可控技术护航全球最大华龙核电基地,他们用实干诠释担当,以奋斗续写华章。

党旗所指 四个月攻克“不可能任务”

作为国能智深首次承接的大型商用核电DCS项目,漳州核电项目在技术积累、标准适配、工程落地等多个维度均需“从零起步”。2020年初的沙盘推演会上,因国能智深DCS产品首次应用于核电场景,其平台设备此前未经历过核电标准的鉴定试验——这一环节被专家组列为项目延期的“第一大风险”:若未通过鉴定,将直接导致项目延期7~15个月。为彻底消除这一隐患,项目团队在疫情初期便紧急启动攻坚。

四个月夜以继日,22项EMC试验、6项抗震试验全部一次通过,65种设备拿到核电“通行证”。2020年6月19日,当首批鉴定设备发往现场时,封装箱上“国能智深”的标签在晨光中格外醒目。

硬核突围 28个月创造行业标杆

在核电站的“中枢神经”——核电DCS系统领域,每一项突破都关乎国家能源安全。这套系统不仅容量庞大、控制复杂,还必须符合最高级别的安全与可靠性标准,首次应用的平台按期交付常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漳州核电项目便面临这样的挑战,原定31个月的供货周期,如同一座高山,横亘在漳州核电项目面前,但国能智深核电团队,以专业与创新发起“硬核突围”。

2020年12月,团队首战告捷:硬件设备一次性通过严苛的鉴定试验,为征程奠定基石。2021年10月,二层软件实现“零缺陷”通过验收测试,彰显团队深耕核心技术的扎实功底。2022年6月,奇迹诞生——团队较原计划提前3个月完成一号机出厂验收,从最初规划的31个月到最终定格的28个月,这3个月的跨越,绝非简单的时间压缩——它背后是无数次方案迭代的智慧结晶,是团队成员日夜协作的精神写照。最终,一号机不仅全程保持“零缺陷”通关纪录,更将供货周期锁定在28个月,这一成果不仅刷新华龙一号建设工程的历史最快纪录,更一举树立行业新标杆。

国能智深核电团队以专业功底与责任担当,在这场跨越三年的攻坚中交出完美答卷,赢得各项目参与方的高度认可。这份成绩,既为团队积累宝贵的核电项目经验,更为公司核电事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质量长城 367份文件筑起安全屏障

“核电质量是生命线,更是政治责任!”秉持这一信念,团队严格践行“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方针,以HAF003法规为基石,融合ISO9001标准管理实践,构建一套全维度质保体系。该体系包含1套质保大纲、39套程序文件、148套作业文件(细化至每个端子接线力矩)、179份记录文件(精准追溯每台设备安装时间),通过严密的文件层级实现全过程闭环管控,为核安全筑起坚不可摧的“制度长城”。

这份刻入基因的严谨,换来的是累累硕果,全套核电质保体系历经业主5轮严苛审查无一疏漏。2024年11月28日漳州1号机组并网前夕,EDPF-NU平台全程护航,机组平稳通过冷试、热试、非核冲转、装料、反应堆首次临界等关键节点,运行参数毫厘不差。体系的高效运转不仅保障项目高质量推进,更在业主审查中斩获高度评价——核质保体系的有效性与质量记录的规范性均获权威认可,彰显出团队对核电安全极端负责的使命担当。

在漳州核电DCS项目中,国能智深核电团队创造了从“零起步”到“行业标杆”的跨越:仅用28个月完成华龙一号首堆非安全级DCS系统供货,刷新行业最短周期纪录;自主研发的EDPF-NU平台,硬件一次性通过核电严苛鉴定试验,软件通过核电C类认证,实现100%自主可控的技术突破,全面掌握核心知识产权。正是这样的专业实力,为漳州1号机组成功并网发电筑牢了技术根基。

未来,这支先锋团队将继续以创新为刃、以实干为盾,以专业护航国家核电安全,用科技点亮清洁能源的未来之光。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