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气”变“底气”

——记国家能源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宁夏煤业烯烃一分公司气化车间党支部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报 2025年07月21日 通讯员:谢睿 马丽琴 赵寅 版次:04




■ 本报通讯员 谢 睿 马丽琴 赵 寅


宁夏煤业烯烃一分公司有这样一个党支部,让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生产攻坚最前沿,用“红色引擎”驱动技术创新,以“三军建设”锻造过硬队伍,这就是荣获国家能源集团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的气化车间党支部。近年来,该支部将战斗堡垒作用与攻坚任务深度融合,通过党员突击队与示范岗的标杆力量,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在煤化工产业的浪潮中书写着攻坚克难的奋进之歌。

示范引领 擦亮党员底色

气化装置作为烯烃一分公司的“龙头装置”,其安全生产直接影响全厂长周期稳定运行。2024年装置大检修收官之际,直径14米的沉降槽突发险情,200吨黏稠淤泥堵塞大水循环系统,不及时清理,将直接延误整体开车节点。

时值盛夏,槽内温度飙升至40摄氏度,刺鼻气味混杂煤尘扑面。该党支部书记刘键见状毫不犹豫,第一个系紧安全带:“我先下!”纵身跳入槽内,洁白的防护服瞬间被黑泥浸透。由于下料孔径较小,不时会有大块淤泥杂物堵塞出口,刘健坐在淤泥里,在仅容单人作业的狭窄罐口前,用双手当作搅拌器疏通堵塞孔径。

“党员就得在关键时刻站出来!”这是气化车间党支部39名党员常挂在嘴边的承诺,更是身体力行的硬核担当。39名党员突击队队员用手挖肩扛的方式推进着清淤工作的进度。铁锹挖不动就用手刨,没有一个人退缩,没有一个人喊累。

这场历时36小时淤泥清理攻坚战的出色完成,不仅保障了装置按时开车,更让“三军三服务”理念从墙上的标语变成了党员们刻在骨子里的行动自觉——党员铁军“1+4”五带头筑牢安全防线,技术领军“六步走”破解生产难题,青年生力军“11334”培训体系输送新鲜血液,三支队伍在党建引领下成为装置稳定运行的“压舱石”。

突击攻坚 凝聚先锋力量

在气化装置生产运行中,气化炉燃烧反应是核心环节。煤粉需经由四个锁斗,从低压煤仓输送至高压给料容器,再依靠高压二氧化碳通过三根管线送入气化炉参与反应。但在实际运行中,煤粉锁斗时常遇到给料器架桥、泄压超时、下料不彻底等问题,为保证生产运行,烯烃一分公司气化车间中控人员需频繁手动干预,每日阀门操作量高达4000余次。“手指磨出茧是常事,注意力时刻集中,生怕一个疏忽就导致停炉。”刘健回忆道。

“要让数据多跑路,人少跑腿!”面对这一困局,该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建由技术骨干党员牵头、多岗位协同的攻坚小组,并以“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为行动准则。在长达11个月攻坚过程中,技术党员扎根现场,针对技术难题带头冲锋,日夜驻守现场,仔细记录每一组锁斗运行参数,反复分析研究锁斗下料顺控逻辑……党员们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通过增设锁斗下料自动排序判定及下料异常自处理程序,优化给料容器补压气量策略,调整锁斗泄压阀关闭条件等一系列针对性举措,成功解决了锁斗下料排队、给料容器压力波动、锁斗泄压互相干扰等诸多问题。经过不懈努力,攻关取得显著成效:每台气化炉每日煤粉锁斗阀门操作量从4000余次锐减至150次以内,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幅降低,系统运行稳定性显著提升,气化炉跳车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煤粉锁斗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实现全方位跃升,为“智慧化工厂”创建筑牢了坚实基础。

技术攻关 彰显先锋本色

技术创新延伸到哪里,企业发展推进到哪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就覆盖到哪里;哪里有技术难关、发展瓶颈,哪里就有党员带头把关、聚力攻关、奋勇闯关。

走进车间的“神气”创新工作室,满墙的专利证书引人注目,这方天地俨然成为培育自主创新成果的“孵化器”。该车间党支部坚持以技术创新、持续引领进步为追求,坚持把党支部建设与技术创新工作相融合,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强劲动能。自该车间党支部成立“神气”创新工作室15年以来,先后累计实施技改优化项目110余项,彻底攻克GSP炉投煤难、长周期运行等核心难题,这些国产化技术最终都应用到了400万吨煤制油项目“神宁炉”的建设当中。支部先后完成“炉渣陶瓷沥水技术研究”“循环风机变频节能应用”等11项技术创新与节能项目,成功解决废水汽提装置运行周期短、炉渣含水量大及煤粉锁斗操作频次高等实际难题。如今装置运行效率大幅提升,各项单耗指标均创历史最优,当年戈壁滩上的青春誓言,正化作现代煤化工自主创新的璀璨答卷。

创新实力更成为企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的底气。该车间党支部依托党员“创新工作室”,扎实开展宁夏煤业“成本革命”专项行动,组建以专家指导、干部挂帅、党员技术能手冲锋的工作团队,按照技术攻关“六步走”模式,先后攻克“设备管线易磨蚀泄漏”“煤粉锁斗顺控手动操作量大”等技术难题6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31项,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宁炉”重大创新成果,被煤制油项目广泛应用,“神宁炉”从这里走向了世界。

创新之路,人才为基。该车间党支部始终把锻造全能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当作“铸魂工程”,通过轮岗实训让员工在多岗位“淬炼成钢”,以“干中学、学中干”的实战模式,推动操作技能、安全素养与综合能力同步跃升。

如今,这片沃土上的青年人才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王勇、高彦平、贺行行、谢进涛等青年职工先后在国家能源集团技能大赛的舞台上披荆斩棘,将化工总控工赛项的个人与团体一等奖收入囊中,王勇被评为“宁东工匠”并挂牌成立了自治区“王勇技能大师工作室”,高彦平、贺行行、谢进涛则被评为国家能源集团“国能工匠”,成为行业技能标杆。一份份饱含奋斗与拼搏的成绩单,续写着一个又一个“干”出来的精彩。

宁东大地,烯烃一分公司气化车间的设备轰鸣声从未停歇。气化车间党支部的党员先锋旗,在沉降槽清淤的泥水中、锁斗攻关的操作台旁、创新工作室的图纸堆里高高扬起。

荣誉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每一次急难险重,每一项技术壁垒,每一批人才培养,都是这群“气化铁军”要啃的“硬骨头”。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