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井林
读《西游记》时,总有人捧着书替孙悟空拍案,为唐僧叹息,可我的目光总被那个挺着圆肚子、扛着九齿钉耙的家伙勾走。猪八戒就好比宴席上那盘油汪汪的红烧肉,论精致比不过清蒸鱼,论清雅赛不过嫩竹笋,可筷子绕了三圈,最后还是忍不住朝他伸过去。没办法,这老猪身上的“烟火气”,实在太对普通人的胃口。
要论缺点,猪八戒的毛病能从高老庄排到西天雷音寺,却没一个是“坏到骨子里”的恶,全是凡人藏不住的小欲望。他好色,看见嫦娥就迈不开腿,盘丝洞见了蜘蛛精,眼睛瞪得比招风耳还大。遇上合眼缘的女子,他总凑上去念叨“女施主,你长得可真漂亮”,殷勤得像见了心仪糖果的小孩,半点不掩饰心底的喜欢。这哪是“好色”,分明是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坦诚,直接写在了脸上。他贪财,路过人家宅院总惦记“能不能捞点金银细软”,化斋时多要两个热馒头,不是贪心,是怕夜里赶路饿肚子。裤腰带里藏着的油纸包,装的不是铜板,是对“踏实过日子”的小期待。扛行李时假装腰疼推给大师兄,可一听见师父分斋饭,跑得比谁都快。这份“不装清高”的实在,比“无欲无求”更显鲜活。
可这老猪的优点,又像红烧肉里藏着的瘦肉丝,不经意咬到一口,香得人直咂嘴。他心地善良,看见白骨精变的老太太摔倒,第一个冲上去扶,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后还直嚷嚷“大师兄你咋这么狠心”,活脱个没见过人心险恶的老好人,总怕错过了“积德行善”的机会。这份不掺杂质的善意,比“火眼金睛”更暖人心。他勤劳肯干,嘴上喊着“累死俺老猪了”,挑行李、牵马时却从没掉过链子。真到对峙妖怪时,他举起九齿钉耙就喊“妖怪,吃俺老猪一耙”,嗓门亮堂得很,那股“怕归怕,该上还得上”的冲劲,比“神通广大”更显真实。
更有意思的是他那股子“不跟生活较劲”的态度。西天路上一遇难处,他就撺掇着“散伙分行李”,惦记着回高老庄当上门女婿。等到取了真经,他只捞了个“净坛使者”。换作旁人,抱怨“凭啥我跑了一路就落这个”,可老猪一听“掌管诸佛贡品”,眼睛顿时亮了:“这差事好啊!不用打怪,还有得吃,中!”乐呵呵地领了活儿,半点怨言没有。这份“给个甜枣就知足”的通透,就如单位里那位不争晋升、只求准时下班的同事。他常挂在嘴边的“斯文当不了饭吃”,倒也贴合这份性子。与其咬文嚼字装体面,不如填饱肚子、暖了心,这才叫富足。
我们爱猪八戒,说到底,是在他身上看见了自己。减肥时对着炸鸡咽口水,和他看见热馒头挪不动脚的模样没两样;朋友圈看见别人晒大餐,忍不住嘀咕“凭啥这家伙吃得那么好”,恰似他分果子时那点小嫉妒。这些藏在日常里的“小心思”,是我们不愿承认却真实存在的一面,而猪八戒把这份真实摆到了明面上,没装半点清高。他会哭会闹会耍赖,师父念紧箍咒时会偷偷幸灾乐祸,大师兄被赶走时又会抹眼泪。他把我们心里那些不敢说、不敢做的小心思,一股脑儿全摊在台面上,让我们看着他闹,看着他笑,最后摸着肚子叹口气:“嘿,这老猪,不就是我嘛!”
少年不识猪八戒,读懂已是中年时。如今再看猪八戒,才发现这老猪藏着过日子的大智慧。他常说“粗柳簸箕细柳斗,世上谁嫌男人丑”,话里话外全是对自己的接纳。长得好不好看没关系,能干活、能吃饭、活得舒坦才最重要。现代人总被“完美”两个字压得喘不过气,要减肥、要升职、要体面,连发个朋友圈都得修半小时图。可猪八戒告诉我们,不完美也挺好。
他更教会我们“接地气”地活着。西天路上妖魔鬼怪多,他没孙悟空的神通,却总能跟着队伍往前走。遇到难处,他会抱怨“要不咱散伙吧”,可真到节骨眼,还是会扛起钉耙冲上去。这不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吗?猪八戒的可爱,正在于他把“坚持”活成了“凑合着过”,把“修行”当成了“过日子”。他不把取经路当成“伟大的使命”,只把它当成“要走的路、要吃的饭”。原来伟大的事,也能被“烟火气”裹着,走得踏实又温暖。
(作者单位:平庄煤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