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陶亚琴 王献文 赵俊杰)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家能源集团统筹推进、积极布局,安庆、余姚、濮阳、济源、驻马店等5家发电企业创新推出移动供热新业态,累计供热8.5万吉焦。该模式打破传统供热依赖管网的限制,有效解决区域分散性、临时性、突发性等用热需求难题,成为集团公司在能源梯级利用和热能灵活供应方面的重要战略实践。
移动供热,也被形象地称为“热力快递”,通过特制的储热换热罐体车回收、储存并运输电厂余废热,可向用户灵活供应温度为300摄氏度、压力为3.0至5.0兆帕的工业蒸汽,实现热能“按需配送”。安徽安庆电厂于2023年底成功投运对外移动供热项目,填补了长三角地区移动供热的空白,每年可向周边企业供热3.45万吉焦,累计减排二氧化碳26万吨。浙江公司与浙江大学联合研发国内首套颗粒蓄热储能移动供热装置,于2024年底在余姚电厂正式投运,开创“火电+移动供热车”新型创效模式,每年可对外供热0.25万吉焦,减排二氧化碳145吨。河南濮阳电厂于2023年底建成河南省首家移动供热站,累计对外供热4.21万吉焦,已替代6台燃气小锅炉,年减排上千吨二氧化碳;济源电厂与驻马店电厂也相继在今年年中投运,分别累计对外供热0.4万吉焦和0.2万吉焦,有效替代多台小型燃气锅炉。集团公司正加速布局移动供热产业,预计年底前新增投运石横电厂移动供热项目,常州、泰州、泉州等多家电厂也在积极规划相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