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通讯员 秦素芳 史博也
“嘀嘀嘀——”9月23日凌晨2时20分,一阵清脆急促的闹铃声在寂静的夜色中响起,熟睡中的李帅被这熟悉的声音唤醒。他熟练地摸索着关掉闹钟,“啪”的一声,灯光如温暖的阳光瞬间洒满房间,刺得他眼睛微微一眯,睡意却在这明亮的驱赶下迅速消散。
李帅麻利地穿好衣服,简单洗漱后,便匆匆下楼。2时30分,他和同事李满义、李惠苓陆续来到朔黄铁路肃宁北站食堂。此时,食堂的灯光如璀璨的星辰,次第亮起。这抹在凌晨亮起的温暖光芒,不仅照亮了食堂的每一个角落,更如同冬日里的炉火,开始为即将进行朔黄铁路天窗作业的员工准备早餐。
李帅是肃宁北站食堂的面点厨师,今年是他来到朔黄的第14个年头。这位“90后”小伙子,虽年纪轻轻,却早已是面点技艺炉火纯青、拥有丰富后勤服务经验的“老员工”。对于后勤工作,他十几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细致入微的态度,从未有过丝毫懈怠。
自七月起,朔黄线天窗检修时间调整为每周二、周五的5时至9时。为了确保职工能吃饱、吃好,以良好的身体状态投入工作,肃宁北站食堂的早餐开餐时间也随之提前至3时40分。这意味着当天值天窗的厨师至少要提前1小时开始备餐,而李帅他们早已习惯了这样的节奏,将这份责任化作每日的动力。
备好原料后,面点师傅李帅开始和面、醒面,高效地投入各类早餐面点制作。今天的主食有白菜肉包、油酥饼、芝麻烧饼和咸食。醒面期间,他同步完成咸食面糊调制,整个过程流畅有序。面团醒发后,他与服务员李惠苓配合,快速完成包子包制。3时10分,包子准时入蒸箱,随后,李帅继续完成两款烧饼及咸食后续制作,从调酥、成型到烤制,步骤清晰、操作规范。3时30分,所有主食按时出品:烧饼金黄酥脆、咸食松软可口、包子蒸制到位,香气饱满。
与此同时,菜案厨师李满义负责粥品与凉菜制备,熬粥、焯水、过凉、炝拌等环节衔接顺畅,四道凉菜及时完成,粥品香浓适口,保障了早餐的完整供应。
3时40分,参加天窗作业的员工们陆续来到餐厅,排起了队。李帅负责打饭。他动作麻利,笑容亲切;李惠苓负责刷卡,认真而专注;李满义则负责为员工发放鸡蛋、火腿和牛奶。一切井然有序,忙而不乱,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朔黄铁路沿线食堂,每人都能吃到肉蛋奶、主食、蔬菜、粥汤俱全的营养早餐。这不仅是一顿简单的早餐,更是公司对员工健康的关怀和重视。食堂饭菜干净可口,员工们都愿意来食堂吃口热乎饭,再去出天窗,大家心里暖暖的,就像被一股暖流包围着。
“咱食堂的早餐真丰盛,有蛋有奶,有菜有肉,都是现做的。厨师不容易,比我们起得还早。”工务线路工刘青松端着刚刚打的饭,边走边跟笔者说,嘴角上扬,露出满意的笑容。这笑容里,饱含着对食堂工作的认可和对公司关怀的感激。
朔黄铁路一直将员工的健康和幸福放在首位,积极打造“健康国能”工程。在食堂的墙上,悬挂着健康饮食知识展板,介绍食物营养成分和搭配方式,就像一位无声的健康导师,时刻提醒着员工合理膳食。餐桌上摆放着健康小贴士桌签,提醒大家“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这些小小的细节,蕴含着公司对员工深深的关爱。
4时40分,待最后一名员工离开餐厅,李帅和同事们开始收拾餐桌,打扫卫生。他们认真细致,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5时,结束天窗早班作业,李帅走出食堂,回宿舍稍事休息后,他又将投入上午班的正常作业。
此时,东方刚刚破晓,晨曦微露。铁路线上传来大机捣固车的轰鸣声;工务人拉尺、测量、敲击、检查,他们就像一群守护铁路安全的卫士,严谨而专注;电务人一遍遍地检查调试,擦亮机车的眼睛,确保每一趟列车都能安全行驶;高高的接触网上,一个个“蜘蛛人”翻飞跳跃,如履平地。他们用自己的技能,为铁路畅通无阻保驾护航。
新的一天开始了,在这充满希望和活力的晨光里,朔黄铁路肃宁北站食堂就像一个温暖的港湾,为员工们提供能量和动力,员工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为朔黄铁路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