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报 2025年09月24日 通讯员:邓凤影 版次:07

■ 邓凤影

离《731》放映还有四十分钟,观众已经自发地在放映厅外集合完毕。没人高声喧哗,只有细碎的议论声在空气里轻轻浮动——有人指尖划过电影简介上的文字,有人低头整理衣角,那份安静里,裹着期待,更裹着一种沉甸甸的郑重。虽不是首映,可“731”这三个数字,早让所有人的心提前悬了起来。我攥着冰凉的扶手,紧张与忐忑像潮水漫上来。我知道,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一段不能被轻描淡写的黑暗。

灯光暗下,银幕成了唯一的光源,却撕开了最残忍的过往。画面如钝刀割心,每一幕都让人窒息:“马路大”们被剥夺了姓名,只剩冰冷的编号;跳蚤培养车间里,恶心的蠕动背后是无数生命的凋零;鼠疫菌培养箱里,藏着侵略者“征服世界”的疯狂。天真的孙明亮以为“自由”是救赎,现实却让他瞬间跌入死亡的陷阱;顾博轩在生死关头大义凛然地选择了死,“带她走”三个字是他留给妻子最后的温存;杜存山至死不知,陪他度过很多岁月的“老伙计”不过是隔壁牢房里六七岁的“小花”;那些被当作“稻草人”的同胞,成了日军练刺刀的靶子,鲜血溅在土地上,连泥土都在呜咽。当姜武饰演的王永章灵魂觉醒带着大家开始越狱时,明知道这是不能实现的奢望却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们成功……反抗的火种虽最终熄灭,“奋起反抗”四字成了用生命镌刻的尊严,虽败犹荣。在安达野外试验场,当成千上万的王勇章、孙明亮们被驱赶着、焚烧着,并最终被迫跳进“万人坑”被活埋时,我内心深处的屈辱和愤怒无处释放。

“健康换取自由?”银幕里的谎言,像一根刺扎进心里。那些抽血时多给的苹果,原是用生命换来的虚假善意;“饿死也不当汉奸”的呐喊,才是中国人刻在骨血里的硬气。可再看侵略者的嘴脸:“夜樱作战”是他们妄图侵占世界的疯狂,“山笠节”上丑陋图腾像极了日寇丑恶虚伪的嘴脸,还有战后试图抹去一切罪恶的无赖行径。我忍不住在心里发问:我们凭什么忘?作为被侵害的国家,如果连我们自己都把九一八的炮声、“731”的哀号抛在脑后,还能指望谁来记住?指望那些曾举着屠刀的人吗?1945年的胜利从来不是骄傲的勋章,而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堆砌、用坚持与抗争换来的——杜存山的坚守、王子阳的反抗、千万无名者的牺牲,才换来山河无恙。任何时候,我们都无权替先烈原谅侵略者的滔天罪行。

当片尾的歌声响起,“你若记得,我便活过”这句歌词,像一道暖流漫过紧绷的神经。散场时,没人匆忙离开,大家沉默地站着,工装的衣角还带着影院的凉意,可心里的火却烧得更旺。我看着身边的观众,有人悄悄抹着眼角,有人握紧了拳头,那份沉默里的力量,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分量。原来我们提前四十分钟到场,不是为了占个好位置,是为了用这份郑重,与那些逝去的灵魂对话;我们坐在黑暗里落泪,不是为了沉溺伤痛,是为了记住曾经的屈辱和苦难,是为了不让尊严再被践踏。王子阳的抗争,那些未出世的孩子、被活埋的同胞,让我们永远记得——和平来之不易。

走出影院,晚风拂过脸颊,远处的路灯亮得温暖。我想起开场前观众们安静等候的模样,忽然懂了:这份提前到场的郑重,这份观影时的屏息,这份散场后的沉默,都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我们不必时时把仇恨挂在嘴边,但必须把“731”、九一八刻在心里——因为记住那些黑暗,是为了守护眼前的光明;记住那些牺牲,是为了“再也没有苦难”,不只是一句承诺。就像银幕里王永章说的那句话:“我只盼着你们能多活一会儿”,如今的我们,要让这盼望变成现实: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奔跑,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有尊严地活着,这才是对那些逝去灵魂最好的告慰。

(作者单位:吉林公司)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