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平分日 寒暑交替时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报 2025年09月24日 版次:08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此时节,蝉鸣渐止,银杏新黄,光阴对折,天地平分一场秋色。这种感受正所谓是:风清、露冷、秋期半、月光凉、桂花香……宋代词人谢逸,用寥寥数字,就将节气秋分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

何为秋“分”?一曰:昼夜平分。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各12小时。二曰:秋季平分。按农历来讲,立秋为秋季开始,霜降为秋季结束,秋分在中间。正如元代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言:“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西汉《春秋繁露》也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古人认为,万物春分而生,秋分而成。春分为“日中”,秋分为“宵中”,都是昼夜平分。春分后白天越来越长,夏至时到极限;秋分后夜晚越来越长,冬至时到极限。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运行规律编制的“时间地图”,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早在《尚书·尧典》中就有仲春、仲夏、仲秋、仲冬的记载,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体现出古人对于自然节点的精准把握,是中国对人类科学事业的重要贡献之一。

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这标志着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洞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和水洼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时节还是收获稻谷、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重要时期。秋分时很多传统民俗,也都饱含期盼风调雨顺、庄稼丰收的意思,比如,祭月、竖蛋、送秋牛图等。

(来源:新华网)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