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铸魂 初心淬火

——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度“青马工程”集中理论培训侧记
来源:国家能源集团报 2025年10月10日 通讯员:徐茗 李鹏 刘嘉民 版次:02

■ 本报通讯员 徐 茗 李 鹏 刘嘉民

秋阳澄澈,学意正浓。9月30日,国家能源集团2025年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集中理论培训班(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培训班)在中央团校顺利结业。来自集团总部及84家子分公司的104名优秀青年骨干齐聚一堂,完成了为期30天的集中理论学习。本次培训以“深化理论武装、锤炼党性修养、拓宽战略视野、增强实干本领”为主线,通过专题教学、现场研学、交流研讨、课题实践等多种形式,引导青年在学思践悟中筑牢信仰根基。

从庄严的开学典礼上齐声唱响国歌,到共同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实况;从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到系统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理论体系;从能源科技前沿的探讨,到身边青年榜样故事的深情讲述——这段学习时光紧凑而深刻,展现了集团青年骨干对加快建设“创新引领、以煤为基、多能互补、产业协同、绿色低碳、数字智能”的世界一流能源供应商的深入思考和自觉担当。

理论溯源固根本 凝心铸魂强党性

“老师的精彩解读,让我第一次清晰地触摸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脉络,理解了穿越时空的思想伟力。”课后,一位学员捧着记得密密麻麻的笔记本感慨道。本期“青马工程”培训班更加注重理论武装,打破传统讲座式、碎片化教学,创新采取“大思政课”教学方式,帮助学员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整个课程设置科学系统全面,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经典内容,特邀知名高校专家深度解读,引导学员从源头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代同频共振。培训班紧密围绕党的理论发展,系统安排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述课程,深入解读习近平强军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外交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是中国之问的答案,更是世界之变的解题钥匙。我们要做的就是学懂弄通,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小组讨论中,学员们的发言充满了学有所思、学有所得的兴奋。

立足企业实际与青年成长需求,培训班还安排了实务课程与前沿动态。集团首席科学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绿色能源转型》的讲解,让学员们看到了科技赋能产业的无限可能;《课题研究写作》则像一把钥匙,为学员开启了将理论思考转化为实践成果的大门。“集团首席工程师分享的煤电技术革新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就应当体现在平凡的岗位上。”一位来自火电厂的学员如是说。理论学习的“根”深深扎下,实践应用的“叶”即将繁茂。

沉浸教学砺初心 红色基因永传承

理论学习余音绕梁,现场教学已接续展开。培训班注重以史为鉴、以文化人,组织学员集中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实况,深刻感悟伟大抗战精神,汲取开创未来的力量。一系列沉浸式现场教学更是让历史“活”起来,让教育“实”起来。

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学员们在一件件珍贵文物、一幅幅历史图片前驻足,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仿佛进行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更加懂得了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位学员在留言簿上郑重写道。

在国家版本馆,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的历史脉络栩栩如生。“看到那些珍贵的典籍,我才真切感受到何为‘文脉绵长’,文化自信油然而生。”一名“95后”学员感叹道。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一件件实物、一幕幕场景,全景展现了中华儿女同仇敌忾的壮丽史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从未如此深刻地撞击我的心灵。”学员们的交流中,充满了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担当。

一次次静默致敬,一场场深情凝望,这些“行走的思政课”如同一次次初心淬火,让学员们在历史的回响中接受精神洗礼,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进一步深化了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学用结合促提升 思维碰撞共成长

培训班邀请集团总部部门负责人和兄弟单位参与国家航空航天重大工程的青年突击队成员代表,解读行业政策、企业深化改革内容和科技创新动态,拓宽学员科技前沿视野,还组织学员走进科大讯飞,体验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成果。

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愈发闪耀。培训班为各学习小组配备了理论导师,围绕集团“三个转型”发展开展多场专题研讨。晚间时段,教室灯火通明。“我认为新能源消纳的关键在于构建智慧调度系统”“降本增效不仅要盯住大项目,日常管理中的微创新同样重要”……一项项聚焦实际问题、富有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在思想碰撞中清晰。

“学员说”活动则成为展示一线创新的舞台。来自电科院、天津港务等单位的学员分享了“基于AI+多维感知的煤质快速检测关键技术研发”“面向无人煤炭港口的智能柔性集疏运关键技术”等创新实践。“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创新并非遥不可及,它源于对工作的深耕与思考。”台下听众深受启发。影像教学环节让学员从历史的经验中感受到思想工作的价值,在观看《功勋》时,李延年同志深入连队、唤醒觉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为学员如何引领当代青年员工攻坚克难、担当使命提供了启示。思维强化训练则锤炼了团队协作与创新能力。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来自不同领域的学员结下了深厚友谊,共学共进、凝聚共识。

青春誓言显担当 青蓝相继启新程

结业式不是终点,是新的起点。结业时,学员们通过课题成果汇报、情景剧、诗歌朗诵等形式,生动展示了学习收获。一个个源于工作实际的创新构想,一幕幕展现能源人精神的生动场景,一句句铿锵有力的青春誓言,汇聚成强企有我、砥砺奋进的心声。

“要勇于踏入AI+能源深水区,以创新思维打破传统束缚,用科技力量驱动产业变革。”

“要立足工程建设一线,团结带领青年担苦、担难、担重、担险,在科技创新前沿破难题、当先锋。”

自2023年集团团委实施“青马工程”以来,已累计培养青年政治骨干159名,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持续为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注入青春动能。本期104名学员平均年龄31岁,70%来自基层一线岗位,83%曾获省部级及以上荣誉,是集团青年队伍中的代表。

理论培训“青源计划”的结束,标志着实践培养“青蓝计划”的开始。集团团委为每位学员选配实践导师,与理论导师形成“双导师”培养机制,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和基层一线的实践淬炼,引导学员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营造青蓝相继、薪火相传的良好氛围。

今朝青马聚首,信仰扎根心间;明日奔赴四方,担当书写答卷。经过思想淬炼和政治锻造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正以崭新面貌奔赴能源保供的主阵地、科技创新的第一线、绿色转型的新赛道。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