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记者 贺晓梅
黄河为弓,青山为弦,四十年铁路长歌荡气回肠。
早在1985年9月27日,包神铁路建设立项获批,两个月后,包神铁路包头黄河铁路大桥建设工地上,第一根桩基深深打入母亲河怀抱。四年后,第一列运煤列车鸣笛启程。从此,一条横亘在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钢铁巨龙,穿长城,跨黄河,一头挑起星罗棋布西部矿区的大漠孤烟,一头对接下游四通八达铁路、港口的璀璨灯火,连接成我国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包神铁路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谱写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史。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十年一个跨越,从挥汗如雨的煤炉、侧身瞭望向信息传控、智能操控迈进,年运量实现从不足百万吨到超3亿吨飞跃。这条国家西煤东运的第二条大通道,目前已累计运煤58亿吨,一车车煤炭点燃共和国工业的炉火,“煮沸”西北高原的“春水”。如今,它不仅是国家能源运输的“黄金通道”,更是新时代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北疆铁脉·开天辟地
从荒原戈壁到能源动脉的跨越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浪潮涌动神州。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作出开发东胜—神府煤田的重大战略决策。作为先导性工程,包神铁路应运而生,肩负起打通“西煤东运”首条战略通道的时代使命。
“光着膀子修铁路,撸起袖子加油干”——老一辈包神人以钢铁般的意志,在荒原戈壁中挥洒汗水,一寸寸轨枕在他们肩头铺设,一尺尺钢轨在他们手中延伸。他们以信念为基、以实干为轨,筑起一条希望之路。1989年10月9日,首列运煤列车轰鸣启程,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亲临大柳塔站,为包神铁路全线通车剪彩。1996年7月1日,神朔铁路启动临时运营,又一条能源通道的崛起,是国家战略布局的进一步落实。包神与神朔,双轨并进、双翼齐飞,为神府—东胜“煤海”能源运输注入强大动能。它们不是冰冷的交通线,而是滚烫的经济血脉,是北方高原向全国输送光与热的生命通道。
历史的车轮驶入新世纪,中国能源事业迎来高歌猛进的“黄金十年”。包神铁路与神朔铁路也进入发展“快车道”。2000年10月,神朔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首列电力机车牵引试验成功,标志着运力装备水平跨越提升;2002年7月,QJ6171蒸汽机车在包神铁路光荣退役,象征一个时代的终结和牵引动力全面内燃化的到来;2005年11月,神朔铁路年运量突破1亿吨,成为中国第二条亿吨级运煤重载铁路;2007年底,包神铁路年运量同样突破亿吨。这两条铁路,以巨龙之姿横贯北疆,重塑了中国能源运输的地理格局,深刻影响着国民经济运行。时间的车轮驶入2010至2020这关键十年,包神铁路迎来三大里程碑:
甘泉铁路、塔韩铁路相继建成,打通了中国与蒙古国的铁路联络,构建起向北开放的国际运输新通道;2013年6月,神华包神铁路集团正式组建,实现资源集约、运营协同、管理升级,标志着企业从单一运输向综合型铁路运营战略转型;2012年神朔铁路、2018年包神铁路总运量先后突破2亿吨;2019年11月,原神华包神铁路集团与原中国神华神朔铁路分公司重组为国能包神铁路集团,当年运量突破3亿吨,标志着运输规模与管理效能的双重飞跃。
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经营环境,2018年,包神铁路入选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成为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唯一获此殊荣的二级单位。包神铁路以改革为帆、以创新为桨,推出“一把手管安全”机制,实现安全管理体系重构;推动管控模式转型,实施大站区管理、运检分离、跨区段调度等先进机制;强化成本控制、物资共享与人才培育,多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落地生根,为安全生产与效益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更值得一提的是,包神铁路在党群与文化建设中屡创新绩:“互联网+党建”模式广泛推行,支部建在站区、党员传帮带成为常态;“指尖课堂”、网络会议提升组织效能;“幸福工程”增强员工归属,文化融合凝聚企业合力。这些软实力的积累,不断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包神铁路的发展史,是一部与国家共奋进、与时代同呼吸的英雄史诗。自开通运营以来,30余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原神华集团及国家能源集团“先进党委”“先进集体”“A级企业”等荣誉,见证了一代代铁路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奋斗精神。
重载雄章·革故鼎新
从运量倍增到智慧铁路的飞跃
历史的天空,总因一些非凡的抉择而璀璨生辉;时代的江河,总因一番奋楫前行的壮举而波澜壮阔。
2019年11月23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作出资源整合与管理优化的战略部署,包神铁路与神朔铁路分公司进行重组,国能包神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应运而生。
两家拥有数十年运营积淀的企业携手并肩,全力建设具有世界一流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重载铁路物流通道,共同迈向资源互通、管理协同、技术互补的新阶段。从此,一段贯穿南北、连接东西的能源大动脉更加畅通无阻,一支贯通蒙陕、辐射全国的铁路劲旅正式成型。
重组之后的包神铁路,北起中蒙边境甘其毛都,南抵成渝经济圈,东达渤海之滨,西进疆宁腹地——这条钢铁巨龙穿梭于三省(区)六市十七区县,衔接九大分界口,联动多个路网干线,形成一张覆盖广泛、高效运转的重载运输网络。
60个车站、61个煤炭装车点、31个非煤装车点、75条专用线,共同构建起规模浩大、功能完备的集疏运体系。年运输能力4.2亿吨,承担国家能源集团70%以上的煤炭运输任务。这些数字背后,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是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强大引擎。
重组以来,包神铁路以肉眼可见的效率提升和运力释放,印证了“整合出效益、改革促发展”的深刻道理。在包神南线,列车编解时间大幅压缩,万吨大列周转效率显著提升,取消分界口带来年2000万吨的运能释放;在神朔线,日开行列车数量频创新高,重载列车比例持续提升。
2020年,包神铁路年运量历史性突破3.05亿吨,正式跻身“三亿吨级”运输企业行列,并荣获国家能源集团A级企业评定,改革案例多次被国务院国资委树为典型,“双百行动”圆满收官。这一切,不仅是运营指标的跨越,更是一种新发展模式的成熟,一套新体制机制的成效。
而真正令包神铁路走在前列、成为行业标杆的,是其对科技创新矢志不渝的追求与践行。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公司没有止步于规模扩张,而是主动拥抱智能化、信息化浪潮,以科技重塑铁路运输的形态与生态。从全球首创重载铁路智能电分相装置,到中国首列“3+0”万吨重载智能驾驶列车;从“国能号”电力机车创下世界纪录,到CTC/TDCS3.0系统全线覆盖;从首台HXD2型机车投用,到24轴大功率电力机车全球首发——包神铁路以一连串引领性的技术突破,不断刷新着人们对重载铁路的认知边界。
尤其令人振奋的是,2024年重载铁路智能驾驶系统正式发布,神朔铁路成为我国首条全线覆盖智能驾驶技术的重载铁路,同年包神铁路货运量达到31650.26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标志着中国重载铁路正式进入“智慧时代”。
在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道路上,包神铁路始终强调顶层设计与体系化创新。通过全线调度“一张图”管理,列车准点率高达99.8%,重新定义了重载铁路的运行标准。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五个100%”科技创新目标,“重载铁路车站关键行车设备自动检测与监测技术应用研究”项目获评国铁集团重大科技创新A类成果,凸显了集团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可控与持续领先。
2025年9月22日,包神铁路再次迎来高光时刻——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的《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项目示范工程正式建成。这是世界首个能量互联互通的“网—源—储—车”协同供能系统示范工程,为新能源大规模接入轨道交通提供扎实的工程范例和技术体系。该项目不仅具有行业颠覆意义,更对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和交通低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回望来路,包神铁路以重组整合为契机,以智慧铁路建设为翅膀,完成了一场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运输大厂”到“科技强企”的深刻蜕变,不断书写重载铁路的光荣与梦想。
大道如虹·迈向一流
从能源通道到综合物流枢纽的升华
站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历史交汇点,包神铁路党委正式提出“1531+N”综合物流运输发展布局,擘画出一幅从能源通道向世界一流综合物流枢纽跨越的宏伟蓝图。
在包神铁路2025年工作会上,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边利平这样阐释:“立足公司战略地位和功能定位,统筹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潜力,我们要构建‘一主五辅三区一港+N条通道’综合物流运输发展布局,一主即甘泉线、包神线、神朔线运输主通道,五辅即塔韩线、东月线、孤银线、郭神线、阴火线五条辅助性支线,三区即蒙西、陕西、山西三个亿吨级煤炭装车基地,一港即甘其毛都国际物流内陆港,N条通道即多条专用线,通过9个分界口,形成‘西联疆宁、东达渤海、北接蒙古、南入成渝’的内畅外联大物流格局。”
志在领先、勇于领先、能够领先。包神铁路始终坚定聚焦“打造能源运输桥头堡,守好蒙煤南下北大门”的核心定位,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新质生产力澎湃汇聚,年装车量与货运量连续刷新历史极值,连续六年维持在超3亿吨高位运行。
在今年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的关键时期,公司以科技赋能运输组织,精细铺排列车运行图,依托“北斗+气象雷达”铁路灾害预警系统,对沿线148处地质灾害风险点实现全天候智能监测,全力保障运输安全。针对电煤保供,建立24小时应急响应机制,实现电煤“精准盯控、高效装运、畅通输达”。创新采用灵活万吨编组模式,有力疏解重车流,为港口库存减压提供支撑。同时,积极开拓非煤货物市场,强化客户对接,提升多元货物揽收能力,并与呼和浩特铁路局紧密协作,精准实施“量价互保”机制,加大地方煤炭发运力度,全方位提升企业综合运输效能。
9月10日,神朔铁路神池南分界口单日交重万吨列车114列,创下历史新高;9月3日,神朔铁路年内安全开行万吨重载列车突破两万列,为国家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的伟大征程中,党建引领始终是凝聚合力、指引方向的鲜明旗帜。公司深入推进“党建链赋能铁路运输产业链”创新实践,打造出“一棵树”“最先一公里”“万吨先锋”“铁军卫士”等一批特色党建品牌,持续为西煤东运能源动脉注入澎湃的红色动力。“一支部一品牌”建设焕发勃勃生机,推动党建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不断开辟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境界。
回望创业之初,包神铁路年运量仅68.5万吨。至2020年,已历史性突破3亿吨大关!截至目前,累计煤炭运量逾58亿吨,为共和国成长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今,平均每8到10分钟,即有一列载满“乌金”的万吨重载列车轰鸣启程,以每秒10吨的“煤流速度”奔腾向前,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输送强劲动力。
40年风雨兼程,包神铁路从黄土高原驶向蔚蓝海洋,从传统重载跨越至智慧物流,从区域性能源通道跃升为国家战略运输走廊。这条雄踞北疆的能源运输大动脉,必将持续为交通强国、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注入磅礴能量,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奏响更加恢宏的铁路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