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记者 吴 薇
10月1日,当大多数人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时,西部创业宁东铁路古窑子车站综合作业组调车长辛鹏飞和连结员戴福鹏已在清水营站开始忙碌。
“今天是国庆节,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辛鹏飞边走边叮嘱,“安全规章就是生命线,每个信号、每钩连挂都得精准到毫厘。”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从货运员到连结员再到调车长,9年时光里,他把青春刻进了宁东铁路的每根钢轨。作为国家“西煤东运”的战略通道,这条纵贯戈壁的“能源动脉”承载着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炭与化工产品的运输重任。
作为综合作业组的一名调车长,辛鹏飞的工作像个“移动指挥官”,负责枣泉、马莲台、水洞沟3个电厂火车卸车作业,清水营、任家庄矿火车装车作业,还要兼顾灵武陆港、鸭子荡港通物流园和马跑泉3个站台的调车作业。
14时,辛鹏飞的对讲机响起:“调车长,14时35分5802次列车到达清水营站,检查装车线路和装车器具。”
14时35分5802次列车缓缓驶入站台。辛鹏飞登上机车驾驶室,将无线调车灯显设备递给司机调试,很快,那熟悉的“滋滋”电流声就响了起来——这是他9年调车生涯里最亲切的背景音。“这是咱的‘生命线’。”他常对新来的连结员说。
待司机复诵完调车计划,车站值班员的指令穿透秋阳:“调车作业计划传达完毕,开始作业!”
“收到,开始作业。”辛鹏飞转身时,工作服后背已洇出一片汗渍。他先和司机做好防护提醒,随即对戴福鹏下达指令:“连结员,做两道尾部防溜。”他自己则快步走向第一辆车的侧面。只见他猫着腰,把提前准备好的铁鞋设置在车轮与钢轨缝隙,仔细查看铁鞋与轨面的间距是否密贴,“差一毫米都不行。”辛鹏飞说。
完成防溜作业,熟练地关闭折角塞门、摘开制动软管,辛鹏飞与戴福鹏进行“互控”后汇报给车站值班员,提开车钩,向司机发出“牵出”的信号指令。
15时05分,所有准备工作就绪。辛鹏飞敏捷地登上车梯,目光如鹰隼般扫视前方线路。随着机车缓缓启动,辛鹏飞的声音在空旷的站场上回荡:“十车、五车、三车,停车!”从车梯下来,他查看第一节车厢和装车漏斗的距离后,站在安全地点,听到戴福鹏传来“人已下车,连挂”后,通知司机:“连挂28米,注意控制速度。”对讲手持台里的指令不断,辛鹏飞有条不紊地指挥着机车时而前进,时而停车检查。此时,他的额头已沁出了细密的汗珠,他却浑然不觉,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眼前的作业上。
铁路调车作业堪称“在刀尖上跳舞”——车辆溜逸、信号误判、人员误入危险区域,任何微小失误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但9年的实战磨砺让辛鹏飞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和一副“顺风耳”——远处信号灯的细微变化、车轮与钢轨摩擦的异常声响,都逃不过他的敏锐观察。
突然,他的目光锁定一节车厢:煤堆顶面呈现明显的倾斜弧度。“装车站,叫停机车,第23节车厢偏载,需要立即进行平煤处理。”他果断喊停。10分钟后,煤堆被摊平,经检查确认达到安全放行条件,他才再次通知火车司机和矿方装车人员继续装车。
16时40分,列车牵引着黑亮的煤流缓缓驶出站台。辛鹏飞摘下帽子,揉了揉僵硬的后颈,望着远去的列车露出满足的微笑——这抹笑意里,藏着对岗位的赤诚,更映着身后万家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