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0日 Mon 第05版:能源视野
  • 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编者按:1月17日,国家能源局网站发布“2024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2024年度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十大科技创新成果”。本报全文刊登如下。

    1.“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成套技术装备

    “国和一号”是依托“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开发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该项成果形成了反应堆压力容器、堆内构件、蒸汽发生器、反应堆主冷却剂泵、堆芯仪表系统、超大口径主蒸汽隔离阀等关键技术装备,填补了我国核电产业多项技术和工艺空白。基于该项成果的“国和一号”示范工程1号机组于2024年9月实现首次并网发电,为我国自主核电型号“国和一号”批量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完成单位:国家电投

  • 2024年度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1.2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全尺寸地面试验平台

    原创性提出了适用于大差异风电机组轴系角度的传动链轴线角度调节技术,攻克了大容量电网模拟装置复杂谐振控制、并网条件工况模拟和风电宽频特性测试等技术难题,能够真实可控地复现海上风电机组面临的复杂极端自然环境和电网环境。成果于2024年12月在福建福清建成投运,可开展25兆瓦级风电机组全工况模拟试验,填补了我国在大型海上风电机组地面试验系统及并网试验等技术领域的空白。 完成单位: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

  • 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近日印发《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各类调节资源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模式更加完善,各类调节资源调用机制进一步完善。支撑2025—2027年年均新增2亿千瓦以上新能源合理消纳利用,全国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

  • 我国在鄂尔多斯盆地找到特大型铀矿

    本报讯 日前从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获悉,该局联合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核工业地质局等,在鄂尔多斯盆地泾川地区取得铀矿找矿重大突破,资源储量规模达特大型。本次泾川铀矿的发现,将形成找铀新局面,大幅增加我国铀资源量,有效提升我国铀资源安全保障程度。

  • 我国锂矿储量跃居世界第二

    本报讯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日前宣布,我国锂矿找矿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锂矿储量从全球占比6%升至16.5%,从世界第六跃至第二,重塑全球锂资源格局。

    锂被誉为未来“金属之王”,在现代社会举足轻重。从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移动通信到疾病治疗、核反应堆燃料等新兴产业,锂都是关键元素,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我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较高、进口量占比大,增加了生产成本,制约着相关产业发展。新发现的西昆仑—松潘—甘孜长达2800千米的世界级锂辉石型锂成矿带,丰富了我国锂矿资源种类和分布范围,形成开发利用新方向,锂矿储量有望进一步提升。

  • “能储一号”全容量并网发电

    本报讯 日前,中国能建投资建设的“能储一号”全球首座300兆瓦级压气储能示范工程在湖北应城全容量并网发电。该项目创造了单机功率、储能规模和转换效率三项世界纪录,实现关键核心装备和深地空间利用产品100%国产化。

    该工程最深处600米;单机功率300兆瓦级,储能容量1500兆瓦时,地下储气库70万立方米,相当于260个标准游泳池,单个承压球罐容积3500立方米,直径19米;每天蓄能8小时、释能5小时,使用寿命30年以上;全程无化石燃料参与,预计年发电量接近5亿千瓦时,每年将节约标煤超15万吨。

 
 
 
 
  • 本报公众号

  • 本报订阅

  • 中国国情国力

日期查询

<<
<
> >>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