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4日 Fri 第04版:绿周刊
  • 燃煤机组减排多元应

    ■ 本报通讯员 张旖晴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进入加速期的新形势下,国电电力不断开展科技创新,正将一座座传统火电厂打造成低碳环保的绿色能源基地,深耕低碳技术,拓展降碳边界,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向着“双碳”目标奋勇前行。

    “煤电+生物质”助力“双碳”

    相较燃煤发电,生物质发电碳排放强度低,仅为燃煤的1.8%左右,可以间接实现零碳排放,是“双碳”目标下降低煤电机组碳排放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 新疆化工 成功实现全年污水零排放

    本报讯 (通讯员 李盼盼 张文静)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新疆化工实现年节能近3万吨标煤,节水45万吨,减排高盐水约560万吨,减少废盐产生量500余吨,制造技术绿色化率提升22%,打造出“污水零排、水效领跑”的行业标杆。

    该公司污水处理采用“石灰软化+絮凝沉淀+中和池+V型滤池+超滤膜组+反渗透膜组”双膜法组合工艺,将废水中的钙镁离子等被树脂中的相同电荷离子交换得到优质再生水,浓盐水则送至蒸发结晶单元进一步处理。结晶盐进一步分离作为洗衣粉添加剂、化工三剂等进行资源化利用,做到变废为宝。

  • 国华投资 在皖首个“茶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

    本报讯 (通讯员 柏 成)1月20日,国华投资在安徽首个“茶光互补”复合式发电项目——江苏分公司东至“茶光互补”项目并网发电。

    该项目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龙泉镇境内,利用龙泉镇国有茶厂的茶园地建设5万千瓦光伏,配套建设7.25兆瓦/14.5兆瓦时储能设备。项目建成后,年均上网电量约7035.9万千瓦时,每年可为电网节约标煤约2.21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89万吨、二氧化碳排放6万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 绿色转型 没有旁观者

    ■ 李珊珊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雁宝能源早已踏上绿色低碳转型征程。身为一名煤质化验工人,我深知自己虽处于生产链条看似微小的一环,却能在这场变革中以独特方式发光发热,贡献不可或缺的力量。

    传统煤质化验流程有时存在一些冗余环节,不仅耗费时间与资源,还可能因检测误差导致煤炭利用效率降低。于是,我和同事一起,对现有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在样品采集环节,引入更科学的随机抽样法,确保所采样本精准代表整批煤炭特性,减少因样本偏差造成能源浪费。优化制样过程,通过升级研磨设备,让煤样粒度更均匀,从而提升检测准确性,避免因数据误差导致优质煤炭被不合理使用。对于化验分析环节,严格遵守标准化操作规章制度,不放过任何一个数据异常,为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提供更可靠的数据支撑,助力企业在源头实现节能减排。

  • 脱硝抢修战

    ■ 本报通讯员 赵晓柳 李玫燕

    冬日的北风凛冽而刺骨。1月初的一天清早,河北公司衡丰电厂热控专业程控班学习室里,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打破了室内的宁静。“4号机脱硝A侧入口和B侧出口双双流量低引发报警!”电话那头传来运行人员焦急的声音。

    脱硝系统是电厂环保的“心脏”,时刻监测着氮氧化物含量是否超标。当前,环保形势的严峻性不言而喻,在机组运行期间A、B两侧同时出现问题,一旦抢修时间过长,机组自调就会受到影响,运行参数和机组运行稳定性都会受到威胁,一场惊心动魄的抢修就此拉开帷幕。

 
 
 
 
  • 本报公众号

  • 本报订阅

  • 中国国情国力

日期查询

<<
<
> >>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