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Fri 第05版:能源视野
  • “含绿量”提升“含金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2024年以来,我国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围绕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相关重点领域绿色转型,以发展“含绿量”加快提升经济增长“含金量”。

  • 国家能源局印发通知启用煤炭行业标准代号

    本报讯 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启用煤炭行业标准代号(MT)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即日起启用煤炭行业标准代号。

    通知指出,煤炭行业标准是能源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煤炭行业标准代号主管部门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发挥标准对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高质量标准支撑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国家能源局即日起启用煤炭行业标准代号。

  • 折射能源转型挑战

    近期,欧洲电价犹如坐上过山车,出现剧烈波动。这是极端天气、区域冲突以及欧洲能源结构转型等多重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仅暴露了欧洲能源系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对现有能源政策与市场机制提出了严峻挑战。

    欧洲气温骤降引起电价飞涨。欧洲电力交易所数据显示,2024年12月11日,因预计风力发电水平远低于季节性正常标准,德国日前每小时电价在拍卖中一举突破18年来的最高纪录,飙升至936.28欧元/兆瓦时。欧洲其他国家的电价形势同样不容乐观,挪威南部电价暴涨20倍,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电价也纷纷刷新历史新高,就连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丹麦,每千瓦时电价亦超过11元。德国能源工业协会表示,此类价格波动并非首次出现,随着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以及用电需求的不断增长,今后这种波动恐愈加频繁。

  • 国家鼓励引导重点用能单位主动购买使用绿电

    本报讯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化提升“获得电力”服务水平全面打造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9年,我国基本建成办电便捷化、供电高质化、用电绿色化、服务普惠化、监管协同化的现代化用电营商环境,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用电营商环境一流城市,建设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用电营商环境标杆地区,发展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用电营商环境特色城镇和乡村,带动全国城乡“获得电力”服务水平整体提升,人民群众办电用电获得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 国家能源局去年11月核发绿证12.05亿个

    本报讯 2024年11月,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2.05亿个。其中,风电6.50亿个,占53.93%;太阳能发电2.05亿个,占17.01%;常规水电2.46亿个,占20.45%;生物质发电1.03亿个,占8.55%;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82万个,占0.07%。基本完成对已建档立卡的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2022年6月至今电量绿证核发全覆盖。

  • 全国新能源产业规上企业1.17万个占比12.2%

    本报讯 2024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现场发布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此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的时期资料为2023年度,普查对象是我国境内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活动的全部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

  • 推动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取得积极进展

    本报讯 2024年12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加快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到2027年,工业领域清洁低碳氢应用装备支撑和技术推广取得积极进展,清洁低碳氢在冶金、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在工业绿色微电网、船舶、航空、轨道交通等领域实现示范应用,形成一批氢能交通、发电、储能商业化应用模式。培育一批产业生态主导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集聚区,以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初步构建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

  • 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 试验检测基地传动链平台投运

    本报讯 2024年12月26日,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传动链平台在福建建成投运。

    作为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测试能力最全面的风电机组地面试验平台,它可开展25兆瓦级风电机组全工况模拟试验。今后对10兆瓦以上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开展地面试验检测有望告别“看天吃饭”。该基地包括陆上检测中心和试验风电场两部分,其中陆上检测中心包括传动链平台和150米级叶片试验平台。该平台集全工况、高拟真、多尺度为一体,具有国内同类试验台不具备的轴线角度调节功能及全球容量最大电网工况模拟装置,可复现真实海上环境下的“风—浪—流”复杂工况,试验效率提高1倍以上。

  • 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并网发电

    本报讯 近日,全国最大“线性菲涅尔”光热综合能源示范项目——三峡能源哈密百万千瓦“光热+光伏”一体化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并网发电。

    该项目位于新疆哈密市伊州区,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规划建设10万千瓦“线性菲涅尔”光热储能电站和90万千瓦光伏电站。目前,光伏电站已全部并网,光热储能电站正在加紧建设。其中,光热储能电站共安装反射镜26万块,太阳能集热面积80万平方米,使用熔盐作为储存太阳能热量介质,同时配置熔盐储热系统,通过释放热能产生高温高压水蒸汽,驱动汽轮发电机,可实现8小时稳定发电。

  • 全球规模化商用最大 混塔风电机组成功运行

    本报讯 2024年12月23日,内蒙古能源集团阿拉善右旗100万千瓦风储基地保障性项目并网发电。

    该首台套风电机组并网,标志着全球规模化商用最大混塔风力发电机组成功发电运行。项目单机容量10兆瓦,混塔高134.4米,整机高度140米,叶片长112米,风轮直径230米,覆盖及扫风面积更大。此项目风机塔筒由钢筋混凝土中空、重力式基础+上部高强混凝土预制管片叠合而成,是国内首次采用内张拉、预应力技术的10兆瓦混塔风力发电项目。塔筒内部预留孔洞固定钢缆,钢缆固定后进行水泥灌浆填充缝隙,风机运行中旋转产生摆动。摆动时,塔筒内部结构均匀受力,整体摆幅程度大大降低,使塔筒整体性更好、耐久性更强,混塔结构塔筒优势突出。

 
 
 
 
  • 本报公众号

  • 本报订阅

  • 中国国情国力

日期查询

<<
<
> >>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