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 本报通讯员 刘 煜
冬日的齐鲁大地,寒风肆虐,来自渤海湾的寒风涤荡着冬日大地的余温。向前望去,在落霜的水泥地上,一群穿着红色马甲、戴着黑色防寒安全帽的年轻人正肃静地等待着作业命令。他们长年累月在近5米高的长空中“舞蹈”,向云端匍匐,只为守护能源大动脉安全畅通。他们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铁路线上的“蜘蛛人”——朔黄铁路黄大公司铁路网电工。
尊敬的张明月师傅:
来到电气专业继电保护班,与您结为师徒已经满两年了。刚进入班组时,我对现场继电保护知识知之甚微,是您为我指点迷津,搭建理论与实践的稳固桥梁。从设备名称、功能到消缺注意事项,您细致入微地为我讲解,为我将来进行检修和消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尊敬的高铁成师傅:
担任煤岩化验的两个月,是我转岗以来最艰难的日子。幸运的是,在我遇到困难时,您总能第一时间进行指导,保证检验报告单准确和完整,指出了我在煤岩光片制备中存在的问题。
记得有一次测定无烟煤的煤岩试验时,出现检验报告不准确的现象。您安排好自己负责的反应性试验后,第一时间来到显微镜测定室,帮我分析检验报告存在的问题。您从九百张显微图像中寻找异常,专注的眼神紧紧盯着电脑屏幕,用敏锐的眼力和丰富的经验发现图像中重复的画面,随即判定测定软件存在问题。您第一时间帮我联系项目负责人,也验证了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并敲定更新测定软件的方案。
尊敬的黄利平师傅:
时光荏苒,来到外购煤监装站已经两年多时间,回首一起走过的日子,心中满是感激。
“师傅领进门,就是一家人。”报到时,您用和蔼幽默的语言驱散了我的陌生感。在以后的日子里,您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作业现场的危险源及管控措施,给我讲解外购煤监装作业流程,与我分享运单确认工作经验,教会我计划对接的工作步骤,指点我煤炭采样的动作要领,教导我煤温监测的基本要求……在您悉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下,我很快融入新的环境,适应新的角色,胜任新的岗位。
■ 本报通讯员 王 琪
“跳闸了!”2024年12月9日午休时分,班组长王海从办公室里传来的一声惊呼打破了元露天煤矿供电部的沉寂。
秦学富第一个从座位上弹了起来,“小李,赶紧去查看一下是哪段线路出问题了。”秦学富一边向徒弟喊着,一边迅速套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动作熟练得像一种本能反应。
■ 本报通讯员 潘晶晶
在港口生产的幕后领域,天津港务设备运行部的维修团队时刻保障生产稳定运行。在与酷寒和设备故障的顽强对抗中,令人钦佩的职业操守展露无遗。
数九寒天,凛冽的朔风似尖锐的冰锥,无情地刺向每一处角落。2024年12月11日15时,设备运行部接到生产调度部的紧急通知,R6皮带突发撕裂故障。此消息仿佛在寂静的寒日中急促敲响的锣声,打破了原有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