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 本报通讯员 杨 阔
27年前,在甘肃省玉门市玉门镇三十里井子旁的连霍高速公路一侧,龙源电力甘肃公司引进的4台丹麦NTK公司300千瓦风机缓缓转动起叶片。那一刻,甘肃风电事业就此启航。
截至2024年12月25日,该公司已实现安全生产27周年,总装机容量突破300万千瓦,增长2500倍,累计输送清洁电力353亿千瓦时,在茫茫戈壁上书写着传奇故事。
本报讯 (通讯员 冯 蕾)1月14日,新能源院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共同承担的集团科技项目“国家能源集团CCUS标准体系建设研究”顺利通过验收,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完成CCUS标准体系顶层设计,为推动CCUS技术发展与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新能源院全面系统梳理了集团公司在CCUS领域的标准化需求,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构建全覆盖、多维度、多层次国家能源集团CCUS标准体系,制定企业、团体、行业、国家标准的申报策略和标准制修订规划。这一成果对进一步加快CCUS科技成果转化、提升标准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为推动集团CCUS技术研发、项目建设及标准化工作深度融合提供坚实保障。
本报讯 (通讯员 袁晓霞)1月15日,内蒙古上湾热电开展“迎新春写春联送祝福”职工文化活动,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
该厂工会提前策划,精心采买笔墨纸砚,在全厂范围内招募书法爱好者,用笔墨传递祝福,共同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4位“书法家”挥毫泼墨,一副副寓意吉祥的春联,一张张饱含神韵的“福”字吸引职工围观欣赏。此次活动不仅传承了文化习俗,丰富了职工文化生活,也让职工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
本报讯 (通讯员 沈忠良)2024年,安徽公司合肥电厂机组年利用小时数6178小时,高出安徽省内“三同”机组平均利用小时504小时,连续两年省内“五大三同”机组对标排名第一,充分发挥能源供应“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该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现场巡检和设备参数监视调整,开展隐患排查治理,提升设备可靠性,两台机组实现全年无非停运行。不断强化人员现货交易培训,组织学习相关制度及政策,认真研究安徽地区现货市场走向。牢固树立“度电必争、度电必抢”理念,强化电量营销,争取电量交易。时刻关注负荷曲线走势,开展电量“三同”对标分析,确保机组负荷率及利用小时数稳步提升。持续开展机组负荷率、电力营销等劳动竞赛,有效激发职工降本增效、争发电量的积极性。
1月8日,广东肇庆电厂单日售汽量10188吨,首次突破10000吨大关,创历史新高,为实现首月、首季“开门红”奠定坚实基础。一直以来,该厂大力开发和培育热力市场,加强管网规划和开口工程建设,建成供热管网56千米,并设立24小时服务抢修热线,及时响应用户反馈并提供技术支持。图为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供热管网隐患排查。通讯员 王子阳 摄
本报讯 (通讯员 刘晓文 赵庆国)截至1月7日,准能集团累计生产块煤80865吨,提前24天完成1月份块煤生产任务,超计划865吨,增产创效82.16万元。
1月份以来,准能集团抓住块煤需求有利时机,提前沟通,做足生产准备工作,充分利用产品仓缓冲功能,在块煤外运前1~2天组织生产块煤,精心养护设备,根据露天矿煤质预报,合理安排块煤生产,为1月份能源保供开好头、起好步。准能集团合理调剂内部生产环节,根据煤块粒度大小,灵活调整破碎机出料粒度,随时了解两矿煤质动态变化,在各运输胶带受料区域增设缓冲床,降低块煤下落初速度,减少冲击力,提高块煤率。增设缓冲溜槽,减少溜槽落差,提高块煤率,避免运输过程中二次破碎。装车过程中,尽可能压低溜槽出口,确保块煤平稳落到火车箱底,然后慢慢提升出料溜槽,层层保护,持续稳定块煤热值,不断满足用户需求,为全年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本报讯 (通讯员 侯 培)截至1月15日,焦化西来峰公司完成煤焦油加工量13191吨,同比增长1.15%,突破1万吨,综合回收率达到99%,稳步执行开年既定生产计划,实现生产保供良好开局。
该公司全面分析2024年煤焦油加工过程中的安全、生产、工艺和环保方面问题,结合装置效能,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在促进煤焦油加工量快速推进的同时,把产能损耗降到最低。加大产学研投入,加快煤焦油深加工项目选址、审批、立项、建设进度,早改造、早投产、早见效。优化生产组织,各车间协调配合,科学合理分配煤气、蒸汽用量,以“优先保障核心生产区域”的生产理念,制定煤气、蒸汽供给量不稳定情况下的生产应急预案,把有限资源集中到重点车间、关键环节,保障煤焦油加工量如期完成节点任务,为2025年安全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本报讯 (通讯员 王永峰 武姗姗)近日,新疆能源公司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驻村工作优秀派驻单位荣誉称号。这是该公司第8年获此殊荣。
去年以来,新疆能源公司通过产业振兴、就业帮扶、人才培养、文化润疆等多方面协同努力,建强基层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村集体收入和村民致富能力。结合所驻13个村特点,该公司积极制定乡村振兴短期、中期和长期发展目标,重点帮扶推进玫瑰花、药桑、大芸等具有抗风沙、吸水性弱特点的农作物,在新疆于田县域外围种植生态林10000亩;援建蔬菜大棚,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年产量达320余吨,销售额超过130万元,带动当地村民从事相关工作,为13个村集体带来56.5万元经济收入;引入鸽业养殖,带动当地村民稳岗就业,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切实把产业发展落实到促进农民致富增收、乡村宜居宜业上来。
本报讯 (通讯员 王 霞)1月8日,大渡河新能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消费帮扶号召,参加“2025央企消费帮扶迎春行动”,严格遵循集团基金会指导要求,通过“慧采商城”电商平台一次性采购纯天然绿色农副产品7.9万余元。截至目前,该公司已连续六年通过“消费帮扶+节日惠民”“以购代捐+义务植树”等模式,累计投入消费帮扶资金65余万元,积极参与消费聚力帮扶行动,以实际行动展现央企担当、助力乡村振兴。
■ 本报通讯员 王 倩
腊月过半,春节已近。这是一个临近收官的时段,也是年末大考即将出成绩的时刻。1月13日,录入最后一串数字,按下“保存”键,核实再三后,江苏谏壁公司燃料运维部安全员吴雅莉终于舒了一口气,随即戴上蓝色安全帽,整理橙色工作服,快步走向生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