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作为“区域”的长城带,本身并不是一个封闭的或孤立的地理空间,而是与长城带南北的农耕和游牧地区存在着广泛的文化接触、经济交流以及多种社会力量碰撞的场域。
长城分布在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长城以南以旱地农业为主,人口众多;长城以北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人口稀少。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类型,农耕和游牧彼此有着强烈的互补性。游牧地区迫切需要用出产的畜产品和狩猎品交换农耕地区生产的粮食、茶叶、布帛及各种生活用具,而农耕地区也需要马匹、畜产品、兽皮等物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双向交易的规模愈来愈大,物品种类愈来愈多。除了贸易,还有一种获取生产生活资源的方式,就是战争和掠夺,在这种情况下,长城的修筑维护了良好的农耕和游牧秩序。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通过在长城沿线修筑的许多关口进行贸易,有效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的理论资源和历史经验,系统梳理和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既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举措。
禁令律法
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轩辕氏曾要求部落成员节用水火财物,这是我国较早有文字记录的生态保护思想。
小满,第八个节气。夏天的第二个节气。“满”,《说文解字》解释为“盈溢也”,意思是水满了,后来延伸开来,就不仅仅是指水了。“小满”也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为水,因为降雨多,江河渐满。另一种解释,小麦之类谷物开始灌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物至于此小得盈满”,泛指各种果实,又不仅仅指小麦了。虽然还在孟夏,但春天已杳无踪迹,“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果实们正在趋于饱满的路上。一切只是“小满”,还不到“大满”。
走进文人书斋,文房四宝中,砚的审美价值和象征寓意最为人称道。作为磨墨的工具,砚的材质类型多样。其中,石质砚(也即石砚)较为常见,以广东端砚和安徽歙砚最出名。
我们常说“文房四宝”,“文房”的说法就可能始于李煜。需要说明的是,“砚山”并不是砚台,砚山又称“笔架”,刻石为山,中凿为砚,砚附于山,故名“砚山”,是一种可以注墨、架笔的山形石。
成语“不辞劳苦”形容一个人的做事态度,虽然辛劳、辛苦也在所不辞。
劳,会意字,本义是费力。《说文》:“劳,剧也。从力,熒省。”熒,表示火烧房屋,用力救火者的疲惫和辛苦,即“用力者劳”。“劳”的字形,从溯流来说是从“勞”简化而来,泛指一般的劳动、烦劳。引申为疲劳、劳累,如刘禹锡《陋室铭》:“无案牍之劳形”。因为劳而有功,又引申为功劳、功绩,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又口舌为劳”。
解字:少:甲骨文“少”与“小”实为一字,同样是沙尘微小之物的象形。卜辞中所见“少”字皆与“小”字同义,如《甲骨文合集》5595的“少臣”即“小臣”。在六书中属于象形。
解字:皿:甲骨文“皿”像一个容器,尤其像今天被我们称为尊、瓿一类的器物。卜辞中用作地名。在六书中属于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