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20日 Mon 第07版:读者之声
  • 新闻采写是一份责任

    ■ 李 曼

    刚担任新闻宣传主管时,我深感责任重大。发电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企业,新闻宣传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形象,更关系到公众对能源行业的认知和信任。我意识到,每一篇新闻稿件都必须准确无误,还要富有吸引力,让公众愿意阅读并产生共鸣。记得2023年,公司举办“走进国家能源、一起来RISE”企业开放日活动时,邀请了不少“小记者”,我带领他们“零距离”感受、“沉浸式”体验品牌文化,直观感受到国家能源集团“为社会赋能、为经济助力”的宗旨和能源央企责任担当的良好形象,很多“小记者”深受触动,写下一篇篇感人的文字,在我们企业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 让“小报”成为集团决策“瞭望哨”

    5月8日,技经院《政策信息日报》以刊发总第1000期为节点,向创刊四周年献礼。

    2020年5月8日,在国家能源集团综合管理部指导下,技经院《政策信息日报》创刊,旨在及时、准确、全面捕捉并解析各级政府发布的最新政策、竞合格局、行业态势、技术创新等关键信息,为集团公司管理经营决策提供及时有力的政策信息支撑。

  • 因为热爱 所以关注

    对于集团系统的广大通讯员来说,2024年5月10日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这一天,《国家能源集团报》电子报实现全网上线。二维码轻松一扫,就能浏览当天报纸,让广大国能员工看报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各单位新闻,也能及时品读记者和众多通讯员的新闻佳作。得知消息后,我第一时间转发了外网登录网址和二维码,和同事们分享这份喜悦。

  • 报纸与我们息息相关

    作为一名一线员工,通过阅读《国家能源集团报》,我深深感受到这份报纸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她为我们提供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掌握最新技术、学习先进经验的重要平台。

    阅读过程中,我注意到报纸不仅报道了国家能源集团最新动态,还有许多一线员工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分享。这些真实的事例让我深受启发,我看到了许多同事在工作中不断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精神,也看到了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展现出的坚韧和毅力。此外,“书画苑”“新视觉”“书味人生”“传统文化”等副刊版面,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发表自己作品的绝好平台。

  • 新起点 新征程

    5月10日,《国家能源集团报》电子报全网上线,这不仅标志着国家能源集团在全媒体领域的新征程,更为集团公司品牌影响力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

    自今年1月1日《国家能源集团报》正式发行以来,不到半年时间,它已然成为一张小有名气的报刊,不仅记录了集团公司为国家能源作出的巨大贡献,还见证了集团公司品牌传播的点点滴滴,以及集团员工的幸福时刻。每一期报纸都承载着国能人的辛勤努力和智慧结晶,成为国能精神展现的重要载体,充分证明了这份报纸的影响力和魅力所在。

  • 脚板底下出新闻

  • 练好脚力眼力 脑力笔力

    ■ 刘国栋

    新闻宣传是一个企业与外界交流的纽带,也是树立单位形象的重要平台。作为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集团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回想在通讯员岗位走过的5个春秋,从基层钳工到通讯员、再到优秀通讯员,我的环境与思维也在变化,收获的感悟越来越多。

    赞美是原动力。印度诗人泰戈尔说过,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我第一次爱上作文是在小学三年级。我清楚记得老师在讲台上把我的文章当作范文在全班朗读,那种惴惴不安又偷偷窃喜的感觉至今难忘。后来,理工科的我逐渐与写作分道扬镳,直到成为车间通讯员后,当我小心翼翼拿着写好的一篇100字左右的图片新闻请教车间通讯报道“大拿”杨姐的时候,内心极其忐忑。“你写得不错嘛,早该写了。”杨姐笑着边说边改。当拿到修改了近一半内容的稿子时,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多向前辈学习,不能辜负前辈的鼓励信任。写作是一项枯燥的事业,每当累了的时候,我想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同事的赞扬期许,就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

  • 新闻的温度

    ■ 李 英

    跟好友微信聊天,想到最近经历的一些人、一些事,好友感慨颇多,她真诚地表示:“这些年你一点儿没变,一直是最初的样子。”我认真想想,这也许跟我20多年坚持新闻写作有关。好的新闻需要一颗纯洁的心和眼睛去发现。写作会让你保持平常心,尽量看淡人生的大起大落、患得患失,所以风平浪静,有自己的快乐。

 
 
 
 
  • 本报公众号

  • 本报订阅

  • 中国国情国力

日期查询

<<
<
> >>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