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本报讯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做好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和服务保障工作,日前,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等印发《2025年综合运输春运安全生产和服务保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对2025年春节运输有关工作作出安排。
本报讯 1月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副秘书长袁达、肖渭明介绍2024年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和2025年重点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说,2024年,我国取得了很不平凡的发展成绩,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创新活力持续激发,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底色更加鲜明。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取得新的积极成效。开放水平稳步提升,国际合作持续拓宽。我国安全保障巩固加强,发展韧性持续提升。稳步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本报讯 日前,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相关海洋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海上风电是我国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海上风电对于促进沿海地区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用海规模不断扩大,我国近岸海域可开发利用资源趋于饱和,不同行业用海矛盾日益加剧。为进一步加强海上风电项目用海管理,切实提高海域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促进海上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水平,根据《海域使用管理法》及有关规定,自然资源部在《通知》中对相关事项作出规定。
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施行,共九章八十条。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过去电力法、煤炭法、可再生能源法等单行法聚焦能源某一领域,调整的能源法律关系有一定局限性,“能源法规范的是各类能源上中下游、产供储销等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关键共性的法律关系,是我国能源法治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1月1日,我国首部能源法正式施行。能源法集中规定了我国能源发展的大政方针、根本原则和重要制度,那么,这部国家法律对推动能源转型有哪些制度设计和改革举措?记者日前对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独家专访。
能源法首次将能源规划确立为一项法律制度。强调规划对能源发展的引领、指导和规范作用,同时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确立了一系列创新机制。要求建立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制度,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上升为法律制度,强调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本报讯 国家电网2024年12月31日宣布,当前世界规模最大抽水蓄能电站——国家电网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最后一台变速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丰宁电站实现全面投产发电。
丰宁电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紧邻京津冀负荷中心和冀北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电站总装机规模达360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66.12亿千瓦时,年抽水电量87.16亿千瓦时。自2021年12月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以来,丰宁电站已累计发电86.16亿千瓦时,消纳新能源和低谷电量109.02亿千瓦时。丰宁电站全面投产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8.0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万吨,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降低碳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本报讯 2024年12月31日,随着内蒙古能源集团西苏100万千瓦风储项目、满洲里绿色供电灵活性应用项目等4个项目并网,内蒙古2024年度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超4100万千瓦,再次刷新年度新增新能源装机纪录,同比增长超30%,新能源总装机规模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
本报讯 2024年12月29日14时08分,陕煤集团神渭管道输煤项目全年输送原煤1000万吨,实现建成投产以来首次达到设计产能。该项目起点为神木市,途经榆林、延安、西安、渭南4个市18个县(区),83个乡镇、411个自然村,共有穿(跨)越工程1537处,全长727公里。
“世界煤炭”网站日前发表文章认为,煤炭通过与煤炭气化与碳捕获以及储存技术相结合,可以发挥出由煤转氢的重要转型作用。
文章说,煤炭一直是全球能源系统的基石,但随着世界转向更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煤炭现在处于十字路口。然而,通过与煤气化与碳捕获技术相结合,煤炭在新兴氢经济中仍然具有空前广阔的潜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