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Wed 第02版:光辉2024 蓄势2025 特刊
  • 推动构建生态保护型煤炭基地和安全屏障

    本报讯 1月12日,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北方防沙带大型露天矿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及示范”(以下简称项目)2025年实施部署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

    “北方防沙带大型露天矿区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及示范”项目是“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分为5个课题。该项目由国家能源集团牵头,在准能集团和平庄煤业开展示范建设。项目以推动构建生态保护型煤炭基地和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为研究目标,重点研究北方防沙带大型露天矿区岩土损伤—生态退化传导机理、减损开采和重建生态系统自维持机制等科学问题,将为我国煤炭主产地规模化开发、能源保供与区域生态安全相协调及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提供科技支撑。

  • 国家能源集团牵头主编碳捕集国家标准获批发布

    本报讯 (通讯员 郑旭帆)近日,由新能源院牵头主编的国家标准《火力发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系统能耗测定技术规范》(GB/T 45121-2024)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该标准于2025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国家能源集团在碳捕集领域牵头发布的首个国家标准。

  • 抢先抓早 争主动 全力以赴 开新局

    编者按:起步提速,开局争先。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各单位延续上年稳增长的良好态势,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凝心聚力、奋勇争先,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抓好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各项工作稳步向前,能源保障坚强有力,生产运营良好开局。

  • 国神公司打好开年主动仗

    本报讯 (通讯员 牛泽豪)1月10日,国神公司单日新能源发电量1610.84万千瓦时,创历史新高,全力打好开年保供主动仗,绿色能源保供持续发力,有力保障民生用电需求和区域经济绿色发展。

    新年伊始,国神公司以“开局即冲刺,奋战开门红”为目标,各相关部门逐厂紧盯,加强督导和协调,以严为基、以实为要、突出重点,牢固守住安全生产底线。针对大风、寒冻天气,合理安排风电机组运行方式,最大限度减少定桨风机启停操作,确保机组保持最佳状态。超前筹划,积极推进检修、技改、隐患排查治理,高质量完成全部风机半年检、全年检,有效提升设备稳定运行水平。优化光伏组件巡检和清洗计划,动态监测设备运行状态,确保光伏发电系统始终保持高效运行。引入无人机巡检和智能监测系统,大幅提高巡检效率和数据精准度,为稳定高效发电提供坚实保障。按照集团“一区域一集控”项目建设要求,积极开展各区域集控相关工作,确保风电、光伏数据入湖率100%。

  • 浙江公司应发尽发强保供

    本报讯 (特约记者 陆 烨 通讯员 刘玉权)截至1月13日,浙江公司年累计发电量达21.88亿千瓦时,所属北仑电厂、宁海电厂等全机组保持高负荷运行。其中,北仑电厂日发电量连创新高,目前有3天单日发电量破1亿千瓦时,最高日发电量达1.07亿千瓦时,为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基础。

  • 朔黄铁路全力冲刺首月开门红

    本报讯 (通讯员 杜 渊)截至1月13日,朔黄铁路煤炭运量突破1000万吨,达1067万吨,超月进度计划10万吨,全力冲刺首月开门红。

    今年以来,该公司提前谋划,主动作为,以完成生产任务为主线,持续推行“以日保周、以周保月、以月保季”能源保供机制,紧盯煤源,统筹装车,确保装运各环节无缝对接;在车流组织、装卸组织、计划编制、重点作业联系报告等方面,建立系统的运输管理机制,实现运输组织安全高效;持续优化完善运输组织办法,统筹科学分析专用线、到发线运输能力,建立日班分析机制,通过优化取送车作业流程、到发线应用等举措,加快列车周转时间,抓好管内装车组织能力提升;深入推行“按图运营”管理机制,全面了解车流计划、结构,实施最大化编组开行两万吨列车、平行进路接发列车、机车成组转线入库等措施,实现快解快编、快接快发、快装快卸,推动运输全过程标准化、高效化。

  • “无人船”驶向 “深远海”

    1月11日,我国首套全国产自主化海上风电综合探测平台——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国能海测1号”在江苏南通成功首航投运,填补了国内海缆磁场探测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水下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绿色能源走向深远海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国能海测1号”投运后,相比传统人工检测模式,水下检测精度和效率提升10倍以上。相较于国外同类技术,海缆故障定位时间从20余天缩短至2天,成本降低90%,停电周期降低1/3,可减少发电损失上千万千瓦时,为海上风电工程建设、运维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持,实现海上风电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图为“国能海测1号”下水首航。通讯员 王 莉 杨 乐 摄

  • 从音速到光速的跨越

    ■ 本报记者 马俊虎

    在国家能源集团千里铁路线上,满载煤炭的重载铁路货车如同一条条长龙穿梭往来,挺起国家能源保供的钢铁脊梁。

    随着万吨列、两万吨列,乃至三万吨列成功开行,国家能源集团铁路货运量逐年增长,2024年占全国铁路货运总量的1/9。在解决“拉得多、跑得快”的同时,能否“刹得住”的问题也越来越显著。特别是在集团重载列车常态化开行的情况下,重载列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变得尤为重要,对重载运输安全制动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本报公众号

  • 本报订阅

  • 中国国情国力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