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 Wed 第08版:光辉2024 蓄势2025 特刊
  • 新起点 新希望 新作为

    编者按

    过去一年,经过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国家能源集团在党建引领、改革发展、绿色转型、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喜人成绩。集团公司不同产业板块和岗位的职工,犹如一颗颗螺丝钉,虽然身处不同岗位,但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国能人的风采。

  •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 赵爱国

    过去一年,集团在能源保供、“三化”发展、低碳转型、科技创新、改革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果,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进入世界一流企业方阵的10家企业之一。作为职工代表,我对集团取得的成就深感自豪,对本次工作会议充满期待。

    一年来,科环集团科技公司作为集团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紧密围绕集团所需、行业所困、自身所能,深入贯彻集团“1331”科技战略,按照科环集团党委提出的“科研机构——科环集团——产业单位”三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构建形成“煤基改性新材料产品研发与应用、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业设备智能预测技术”业务布局,在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和转化等领域取得新进展。在自主创新方面,科技公司研发粉煤灰基绿色环保型煤矿煤岩体加固材料,力学性能指标优于国际一流产品,通过国家安标中心现场认证,为“无废集团”建设拓展了新方向;在科技成果市场化推广和转化方面,科技公司与低碳院紧密合作,成功将非金属托辊技术进行市场化推广和产业转化,产品通过全系列煤安认证、累计实现推广应用近18万支,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鉴定为国际先进并获得煤炭工业协会科技三等奖。非金属托辊研发及生产制造示范项目是低碳院和国能种子基金孵化培育的非金属托辊技术成果转化项目,集团公司已经批准并加速建设中,为集团公司自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积累实践经验。

  • 科技创新 勇担使命

    ■ 熊日华

    2025年是集团公司实现“十四五”收官、绘制“十五五”蓝图的关键之年,也是低碳院跨入第二个“十五年”、启动研究总院建设的关键之年。作为低碳院CCUS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我对集团公司2025年工作会充满期待。

    我期望集团公司在“1331”科技创新战略引领下,能够收获更多科技创新硕果。坚定“创新是企业的责任”理念,并将其转化为更多具体行动。一是更加重视工程创新。工程创新是集团公司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主要途径。工程创新需要加强成果总结和知识产权保护。二是更加突出原始创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科研立项可以适当加大对原始创新类项目在资金、周期、数量上的倾斜。三是更加支持协同创新。集团公司内部专职研发人员等关键创新资源十分有限。弥补这一短板的有效方式之一,是与优势外部科研团队建立“以我为主”、稳定、长期的协同创新关系,建立合作团队遴选、科研任务委托的高效机制。

  • 逐光前行 共谱新篇

    ■ 张 立

    在国家能源集团这片热土上,我亲历了2024年的奋进征程,满怀憧憬地畅想着2025年的壮丽图景。

    2024年,我所在的国能浙江公司北仑电厂在能源保供、转型发展、经营创效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向着“两个千万”能源基地目标稳步迈进。作为其中一员,我深感自豪,也深知责任重大。

  • 绿色发展 贡献力量

    ■ 朱德华

    过去一年,我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一三六”发展战略和朔黄铁路公司“一二一”发展战略,带领神池南电务班组59名员工,按照年度维修计划,对神池南站473组道岔、611个轨道区段、633架信号机等主要信号联锁设备进行集中检修和养护,完成了神池南焊轨基地建设开通、分路不良区段高压脉冲改造、神池南行车室搬迁、神朔区间三改四施工、成组更换道岔28组、大机清筛捣固、疲劳轨件更换施工、Ⅱ场设备平台整修等9项施工配合任务,大幅提升设备运行质量,为朔黄铁路公司完成货运量37100万吨(煤炭34834万吨,非煤2266万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建强队伍 再创佳绩

    ■ 高 杰

    作为职工代表,2024年,我见证了能源党校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初心使命,清晰锚定目标路径,提振员工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这一年,我感受到党校人的拼搏实干精神,见证了历史最好业绩:125个培训项目,7.9万人,完成年度考核指标的123%,《国家能源集团精神谱系研究报告》获集团奖励基金一等奖,“为党献策”青年突击队在青年“四岗”奋进竞赛中荣获“银牌青年创新岗”,《智慧学习系统方案》获“国家能源杯”智慧建设技能大赛人工智能应用赛道竞赛三等奖。

 
 
  • 本报公众号

  • 本报订阅

  • 中国国情国力

当前电子报需要订阅才能阅读
激活报卡 购买报纸
激活成功后,该报卡号将与您的账号绑定,将不能取消或者修改
已激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