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通讯员 任振华 刘红霞
7月的朔黄线上,随着“天窗停电命令已下达、各维修小组可以上道作业”一声令下,电务班组各小组如潮水般涌入神池南偌大的站场。
设备是运输畅通的关键,设备稳定运行离不开员工的日常维修养护,离不开员工精湛的技能。随着铁路技术装备革新,信息化、智能化蓬勃发展,如何紧跟公司科技发展步伐,让老树抽新芽?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传统培训学习中找到切入点,新旧结合,让员工精心为引进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维修保养。
-
■ 本报特约记者 刘晓婷 通讯员 薛 敏
找好测量点,用肩部支撑脚架前端,身体与三脚架呈15度角;双手同时拧开三脚架旋钮,顺势把三脚架撑开与肩持平,让三脚架顶端中心点与地面标记点垂直对准,然后用仪器准确指向巷道掘进方向……
这套看似简单的测量动作,神东煤炭地测公司大柳塔地测站的何文斌已经一丝不苟地重复了12年。
-
■ 本报通讯员 吴梁继
气势雄伟、险峻幽幻的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内,横亘着枕头坝一级和深溪沟两座电站,8台巨型轴流转桨式水轮发电机组健康稳定运行,将每一度绿电通过铁塔银线点亮万家灯火。
保障两座电站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是大渡河检修公司的“铁军”,保障“铁军”有力气干活儿的,是以余乐福为班长的食堂团队。
-
■ 本报通讯员 赵 敏
“王工,2号机精处理A混床树脂捕捉器压差又超标了,怀疑混床水帽漏泄,请组织员工检修。”7月3日10点半,辽宁庄河公司生技化学运行主管杨国军将电话打到化学检修主管王大勇处。
“昨晚机组负荷55万千瓦,运行8小时,树脂捕捉器压差已达到0.08兆帕,超过0.1兆帕混床就要退出了。经树脂捕捉器排污门后窥视窗检查,排水中含大量树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