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本报讯 (记者 张立斌)9月22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主持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精神,研究贯彻落实措施。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冯来法,党组成员傅振邦、杨鹏、王益民、闫国春、刘敬山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总结会议精神。要认真学习领会,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伟大抗战精神,持续用好纪念活动这本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坚持正确抗战史观、二战史观,坚定历史自信,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要凝聚奋进力量,引导集团公司上下坚持“旗帜领航、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立足岗位建功干事创业,统筹抓好“十四五”顺利收官、“十五五”谋篇布局,切实把纪念活动激发出的自信心、自豪感转化为高质量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实绩实效,转化为加快推进“三个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
本报讯 (通讯员 何 挺 特约记者 赵晓静)9月20日,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安徽合肥开幕。本届大会以“智造世界·创造美好”为主题,聚焦以会为媒、以会聚智、以会引资,举办开幕式暨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供需对接、重大项目对接、“十四五”规划制造业发展成就展示等一系列重要活动。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冯来法出席大会开幕式,并于开幕式前夕参加“央企安徽行”座谈会,作交流发言。
本报讯 (通讯员 陶亚琴 王献文 赵俊杰)为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国家能源集团统筹推进、积极布局,安庆、余姚、濮阳、济源、驻马店等5家发电企业创新推出移动供热新业态,累计供热8.5万吉焦。该模式打破传统供热依赖管网的限制,有效解决区域分散性、临时性、突发性等用热需求难题,成为集团公司在能源梯级利用和热能灵活供应方面的重要战略实践。
■ 本报记者 马俊虎 冯子昂
满载“乌金”的万吨重载列车,以80千米的时速在国家能源集团铁路线上奔驰,一小时就要消耗约2万千瓦时电。在经过包神铁路神朔铁路刘家沟变电所管辖区段时,理想状态下约有30%来自光伏和储能设施提供的绿电。
这就是由包神铁路、西南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中车四方所等行业知名高校和优势企业联合在包神铁路实施的“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发挥的作用。该项目组成员、包神铁路神朔铁路公司副总经理薛蛟表示,通过将新能源接入牵引供电系统,实现新能源与轨道交通深度融合。让“三北”地区丰富的新能源找到更多消纳空间,为轨道交通这一耗电大户探寻到新的降碳路径,是轨道交通践行“双碳”目标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尝试。9月22日,这项技术正式通过相关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构建起绿色化、高效能、高弹性轨道交通供电技术新体系。
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组织评选的2025年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技术改造典型案例发布。国家能源集团18项典型案例入选,占全部案例的51.4%,超行业半数,连续三年居于首位。
“十四五”以来,国家能源集团积极推进煤电机组改造升级,滚动修编《煤电机组“三改联动”技术路线》,依托电科院、新能源院等单位,加强技术支持和审核把关,“一厂一策、一机一策”全面推进煤电机组升级改造,供电煤耗持续降低,供热能力显著增强,调峰能力稳步提升,打造了一批绿色低碳示范机组和典型技术应用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