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 本报特约记者 张丽苹 通讯员 慕宾宾
九月的天山,层林初染,秋意渐浓。在新疆能源乌东煤矿的矿区里,身着工装的矿工们踏着晨露走向岗位,开启新一天的忙碌。这座矗立在雪山脚下的能源宝库,不仅孕育着点亮万家灯火的“乌金”,更在千米井巷与烟火人间里,编织着各民族职工亲如一家的温暖故事。
本报讯 (通讯员 万 伟 李潇宇)9月17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族自治旗巴彦托海镇新建的休闲公园里,居民们悠闲散步,孩子们奔跑嬉戏,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片由雁宝能源援建的城镇绿色空间,成为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近年来,雁宝能源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出资援建巴彦托海镇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工程。该项目位于呼伦贝尔路东侧、贝尔小学南侧,总投资1000余万元,总占地面积约2.88万平方米,涵盖休闲娱乐区、健身区、停车场、绿地景观及廉政广场等,满足周边社区居民的休闲娱乐、体育健身需求。此外,该项目还解决周边居民“停车难”问题。以往在交通高峰和上下学时段,贝尔小学周边车位紧张,给过往群众带来不便和安全隐患。该项目配套新建的132个停车位有效缓解这一压力,优化了交通环境,提升了城镇形象。
9月20日12时,历经14天航行,一艘满载16.5万吨进口煤炭的“东成宏海”轮,自澳大利亚阿博特波特港启航,顺利靠泊福建公司罗源湾码头3号泊位。这是罗源湾码头对外开放后迎来的首艘澳大利亚进口煤船,也是集团自有港口接卸的最大吨位进口煤船。该船长292米、宽45米,是罗源湾码头建成投用以来接靠的尺寸最大、载重最高散货船舶。通讯员 吴 帆 摄
本报讯 9月15日,第六届全国供应链大赛(企业团体赛)决赛在福建厦门圆满落幕。国家能源集团组织参赛的12支队伍在决赛中表现优异,全部获奖。其中,河南公司、浙江公司、物资公司3支队伍获得一等奖,科环集团、新疆公司、龙源电力、福建公司、江苏公司、准能集团、湖北公司、国华投资、广东公司9支队伍获得三等奖。集团公司获得赛事优秀组织奖。
本报讯 (通讯员 高梦洁)9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影视人才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电力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全媒体运营)在北京圆满落幕,国家能源集团斩获6项团体奖、10项个人奖。
本次竞赛聚焦全媒体运营领域的专业能力比拼,吸引了电力行业74家单位的222名选手同台竞技,为全媒体人才搭建展示实力、切磋技艺的平台。集团公司派出8支团队、32名选手参赛,其中4支团队获团体二等奖,2支团队获团体三等奖;3人获个人二等奖,7人获个人三等奖。
本报讯 (通讯员 刘晗月)9月16日,龙源电力湖南公司陈溪村250兆瓦/500兆瓦时储能项目完成三轮充放电试运行,顺利接入电网,标志着全国首个基于感应滤波的储能站、新能源站、升压站“三站合一”源网共享储能电站成功投运。
该项目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樟市镇,入选2024年国家能源局储能示范项目,荣获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项目集成感应滤波、柔性能量管理、虚拟同步等前沿技术,兼具滤波提质和调频调峰功能,依托“三站合一”智能监控实现多模式调度,配套建设数字化运维体系,形成全过程智能运维管理。其“集中建设、分项目出资、统一运维”的共享模式有效降低投资成本,为新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本报讯 (通讯员 冯留海 郑志刚 于佩潜)9月18日,国际分离与纯化领域权威期刊《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在线发表低碳院在高温溶液聚合脱挥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高溶剂含量聚合物体系喷雾闪蒸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该工作由低碳院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作完成。
本报讯 (通讯员 王 衍 常 佳)9月16日,由新能源院、榆林化工共同参与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部碳储空间利用潜力及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研究”课题取得重要突破——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带的二氧化碳钻探测试井顺利完成多层段取芯工作,并实现顺利完井,标志着该课题研究迈进关键阶段。
■ 本报记者 马俊虎 冯子昂
满载“乌金”的万吨重载列车,以80千米的时速在国家能源集团铁路线上奔驰,一小时就要消耗约2万千瓦时电。在经过包神铁路神朔铁路刘家沟变电所管辖区段时,理想状态下约有30%来自光伏和储能设施提供的绿电。
这就是由包神铁路、西南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中车四方所等行业知名高校和优势企业联合在包神铁路实施的“轨道交通‘网—源—储—车’协同供能技术”发挥的作用。该项目组成员、包神铁路神朔铁路公司副总经理薛蛟表示,通过将新能源接入牵引供电系统,实现新能源与轨道交通深度融合。让“三北”地区丰富的新能源找到更多消纳空间,为轨道交通这一耗电大户探寻到新的降碳路径,是轨道交通践行“双碳”目标的一次重要探索与尝试。9月22日,这项技术正式通过相关成果鉴定,标志着我国构建起绿色化、高效能、高弹性轨道交通供电技术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