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编者按:从张骞出使西域踏出文明通途,到丝路美食东传交融,每一段故事都镌刻着历史演进的密码。大美新疆,神秘而多彩,让我们一同走进那段交织着探索、融合与发展的历史,感受其中的文明智慧与家国情怀。
提及“西域”,总会让人想起驼铃悠扬的古朴画面——敦煌壁画里赶路的商旅、《汉书》中记载的张骞凿空西域的壮举、岑参笔下“大漠孤烟直”的苍茫,都让这片土地在人们心中烙下遥远又神秘的印记。如今,“新疆”早已取代“西域”,成为这片广袤土地的正式名称。从“西域”到“新疆”,从来不是简单的称谓变更,它承载着中国治理疆域的智慧,见证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漫长历程,蕴藏着数千年的历史细节与深刻时代内涵。
西汉时,中原以北的广袤地区依旧为匈奴占有。“马邑之围”后,汉武帝下定决心,拉开了征战匈奴几十年的大幕。汉武帝想和与匈奴有夙怨的月氏联合起来共击匈奴。而月氏遥距大汉几千里,中间又隔着为匈奴占领的大漠戈壁,谁能远赴西域,担此结盟游说的重任呢?
本是皇帝近前一名侍郎的张骞,横空出世。
传入的部分饼食
中国古代将北方少数民族通称为“胡人”,称呼自胡人处传来的食物为“胡食”。所谓“胡食西来”,即胡食沿丝绸之路从西面的中亚、西亚、南亚等地传入华夏。
“饼”在古代是一个类概念,古人将所有小麦粉制作的食物均称为“饼”。现代观念中作为食物的“饼”的概念,与古人所用的“饼”以及“饼”字本身概念是有区别的。
“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此时节,蝉鸣渐止,银杏新黄,光阴对折,天地平分一场秋色。这种感受正所谓是:风清、露冷、秋期半、月光凉、桂花香……宋代词人谢逸,用寥寥数字,就将节气秋分的特点描写得淋漓尽致。
何为秋“分”?一曰:昼夜平分。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各12小时。二曰:秋季平分。按农历来讲,立秋为秋季开始,霜降为秋季结束,秋分在中间。正如元代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所言:“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西汉《春秋繁露》也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自周朝起,古代帝王就有秋分祭月的习俗。秋分原是传统的“祭月节”,但因每年秋分在农历八月的日子不同,存在祭月无月或非圆月情况,故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便由此而来。
同春分一样,秋分也流行玩“竖蛋”游戏。“秋分到,蛋儿俏。”选择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竖立于桌面,屹立不倒即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