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书法和诗歌同在唐代达到无可比拟的高峰,既是这个时期最普及的艺术,又是这个时期最成熟的艺术。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代书法与诗歌相辅而行,具有同一审美气质。其中与盛唐之音若合符契、共同体现出盛唐风貌的是草书,又特别是狂草。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1月5日10时33分迎来小寒节气,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到来。不过,此时节虽然天寒地冻,却也临近“春冬正月交”。春的气息随之开始弥漫,春归有期,春山可望。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二十三个节气,也是冬季第五个节气。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今年小寒正值“数九”中的“二九”第七天,再过两天就会进入“三九”。俗话说:“数九寒天,冷在三九。”
这是江苏省泰州市档案馆收藏的《朱仲夔遗墨》中的一副对联。
朱甲昌(1880—1943),字仲夔,泰州人。19岁入县学,后补廪贡生。朱仲夔生平酷好书法,尤精隶书,曾为镇江焦山、南京栖霞山等处寺院所书楹联、横幅、条屏等,后人将这些楹联、横幅、条屏、扇面、诗文手稿等数十件影印成册,定名曰《朱仲夔遗墨》。
某古村中有个乡贤栎坡公祠。一进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展板,上面是题为《作述堂——乡贤栎坡公祠之堂号》的说明文字,其中这样写道:
承载往哲前贤之业绩,盖千年宦海领风骚,吾祖十四世,黄皞公能与黄歇、黄霸、黄香等黄姓历史名宦齐名。三位先贤,均为我国黄氏族人,享誉于世,光照清史。
浙江古城绍兴大通学堂旁边有一座典雅的古建筑,这就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第一个具有公共图书馆特征的藏书楼——古越藏书楼。
古越藏书楼诞生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楼主徐树兰,字仲凡,号检庵,光绪二年(1876年)举人,做过兵部郎中和知府等官。因母病致仕还乡后,他就热心于地方公益事业,是一位具有维新思想的教育家、藏书家。